近日,永靖县三塬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的节能日光温室里,一派繁忙景象。走进富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排排大棚有序排列,一垄垄绿色的草莓苗生机勃勃,白色小花点缀其间。工人们正忙着除草、整沟、俯身采摘,一幅现代农业的丰收图景正徐徐展开。“产业振兴要让农民端着‘金饭碗’吃上‘技术饭’。”技术员杨利国指着错落有致的大棚告诉记者,合作社技术团队负责全流程指导,22名长期工承担核心生产环节,20余名季节工灵活补充农忙需求,周边农户也能参与经营。普通工人是合作社日常生产的主要力量,从事种植、采摘、分拣、包装等基础工作。杨利国负责种植技术方面的指导和管理。他采用地膜覆盖保湿,农家肥等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悬挂黄板,确保草莓有机、绿色、无公害。“现在正是草莓生长的关键期,每株苗的营养分配都决定着产量和品质。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标准,我们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兰州、西宁等地商超。”杨利国蹲在地头,指尖轻触叶片讲解。作为拥有多年大棚种植经验的“老把式”韩根儿深知品种优化和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对工作认真负责,尤其对西瓜品质判断经验丰富。她说:“村里有了富民产业,从大棚清理、草莓苗移栽、除草,有活都会叫我来做,基地离家还近,照顾小孩也方便,挺好的。”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不仅实现了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更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条,从传统耕种者转变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产业工人。
本版文/图:刘刚林 马玉兴
谷雨过后,草木繁茂。临夏大地,广袤田畴,正是一幅多彩耕耘图。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节日,不仅是对辛勤劳动者的赞美,更是对他们精神的致敬。近日,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劳模和普通劳动者,感受劳动的伟大与力量。
劳动,是梦想的起点;奋斗,是未来的航标。晨光初绽时,有人已走上岗位,用扫帚丈量城市街头的温度;万籁俱寂时,有人仍与病魔抗争,以无影灯为星辰点亮患者生的希望;风雨交加中,有人还穿梭在小区街巷,将便捷如暖阳般洒向千家万户……从太子山下到黄河之滨,从三尺讲台到阡陌田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诠释着劳动最本真的模样。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奉献、坚守岗位,为幸福生活努力拼搏,用劳动点亮了临夏的角角落落,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标点。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劳动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