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荣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始终,字里行间回响着法治中国建设的铿锵足音,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治国方略。作为西部民族地区,临夏州法治实践既要回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普遍要求,也要破解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特殊命题。
以科学立法凝聚共识
科学立法的本质是党的主张、人民意志与国家法律的有机统一。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39件,先后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立法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临夏州要进一步发挥民族地区立法优势,坚持立得住、有特色、能落实的“小切口”立法导向,把党委重大决策、政府着力推进、社会普遍关注的事项作为立法重点,建立完善政府部门、立法机关、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立法协同机制,拓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门户网站等公众参与渠道,全面强化立法后调研、检查、评估和修订、废止等工作,着力补强法律体系的空白点、薄弱点,保障条例法规的实效性与适应性,持续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法治服务。
以严格执法优化治理
严格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履职尽责,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将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临夏州正聚力打造全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和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要充分发挥法治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严格规范涉企行政行为,持续深化“证照分离”“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审批服务,为经营主体营造稳定透明的经营预期,在规范高效中彰显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以公正司法定分止争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年“两高”报告直面司法领域痛点,提出依法规制“职业闭店人”“职业背债人”等新型违法行为,加强婚姻家庭、养老育幼、助残扶弱、劳动就业、消费文旅等民生权益保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国法院全力纠正冤错案件,依法宣告598名被告人无罪,同比下降25.6%。检察机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的,依法不捕不诉334人。实践启示我们,司法公正不仅是法律条文的机械适用,更需在法理、情理、事理的统一中传递法治温度,让正义以“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抵达民心。在推进法治临夏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坚守住司法公正这条生命线,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审判公开化、庭审实质化、量刑规范化,健全完善司法监督制约体系,以“最严格的约束”保障“最彻底的公正”,让司法既“有力度”更“不失温度”,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以全民守法厚植根基
全民守法的终极目标不是“被动服从”,而是培育“法治自觉”的文化心理结构。全国政协委员聂鑫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议挖掘历史经典案例与当代法治故事,通过影视、短视频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这一建议呼应了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既要传承“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传统智慧,又要结合现代法治理念,推动创造性转化。临夏州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法治基础不够深厚,群众法治意识相对薄弱。新征程上,必须聚焦破解民族地区普法工作瓶颈问题,健全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从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积极探索将“河州花儿”“临夏砖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普法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普法宣传活动质效,在文化浸润中实现从“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的转变,努力使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5年全国两会擘画的法治蓝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民族地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临夏州需以科学立法凝聚共识、以严格执法规范权力、以公正司法捍卫正义、以全民守法夯实根基,将法治精神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临夏智慧。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