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疾控中心提示:每年的3—5月份春暖花开之时,是结核病的发病期。初春气温多变,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部分患有慢性疾病或体质较弱群体,在冬季向春季过渡时,会因消耗增加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结核病。
肺结核是结核病最常见的一种,但大家对肺结核的5个高频问题,不一定都能搞明白。今天,就聊聊肺结核患者及家属关注的5个高频问题。
1.肺结核感染途径是什么?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正常人接触肺结核病人后,若吸入肺结核病人呼出的带结核菌的飞沫,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此病曾肆虐全球,被视为“白色瘟疫”。
结核分枝杆菌还有一个“胞弟”,名叫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它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同样引得重视。两种病菌感染都可导致肺结核,两者差异之处在于感染及传播途径的差异,结核分枝杆菌传染多是通过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经过咳嗽和打喷嚏喷出的飞沫传播而感染致病。非结核分枝杆菌普遍存在于水、土壤及灰尘等自然环境中,人体通过接触这些污染后的自然环境而感染致病。两者相似之处在于其诊断及治疗方面,诊断方法都是通过痰菌找到相应细菌从而确诊,治疗方法通过药敏试验选用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2.出现什么症状就要排查肺结核?
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者出现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症状就需要及时就诊,排除结核感染的可能。针对一些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尘肺患者、老年人等结核病易感人群,每年都需定期进行结核病相关检查,若有结核病感染指征,就需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抗结核治疗。
3.如果家中有肺结核患者,家属应当怎么做?
若家中肺结核患者为正规诊治后出院患者,则其传染性相对减少,但仍不可轻视。患者需佩戴口罩,单独居住于通风良好房子并且房间需定期消毒,尽量避免患者与儿童、老人及糖尿病患者接触。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或打喷嚏时需避开他人,痰液吐至盛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内,或痰液用纸包裹丢弃至专用垃圾桶内,并及时予以焚烧或填埋消毒。若已经密切接触的家属,需进行肺结核相关检查,并定期体检。
4.肺结核患者应怎样饮食?
高热能、高蛋白质。多饮食优质蛋白质,如:肉、禽类、水产品、蛋、乳及大豆制品。
高维生素,肺结核病患者应多进食维生素A、B、C、D。维生素A族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维生素B族可改善食欲,维生素C族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血红蛋白合成,维生素D族能促进钙吸收。
钙及铁。钙可促进结核病灶钙化,铁是血红蛋白原料,有咯血、便血患者更应予以补充。
5.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治疗结核病应到定点正规的定点医疗机构,只要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治愈。若未进行规律治疗,一则有可能发生肺部病灶加重,后续诊治难度加大;二则可能发生耐药,后期治疗时间长并且花费巨大。所以,若确诊为肺结核,就需及时就医治疗,早期诊治早期治愈。
州疾控中心建议大家走出户外,坚持体育锻炼,多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保证营养,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劳逸结合。平时勤洗手、多通风、加强锻炼,可有效预防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