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5年03月03日

如何保护听力?医生为你支招

本报记者 刘刚林

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旨在广泛宣传听力保健知识,引导公众进一步增强听力健康意识,养成科学用耳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倡导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管理理念,引导公众定期进行听力健康检查,及时接受相关诊疗与康复服务,主动远离噪声污染、耳毒性药物等有害因素。

听力是我们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在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引起听力损伤?我们该如何保护听力?近日,在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州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医师马维东。

马维东介绍说,耳朵是人体感知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很容易受到伤害,噪声、疾病、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耳朵的正常功能。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听不清敲门声、电话铃声,被家人抱怨电视音量调得太大,别人重复说话才能听清等情况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些都是听力下降的信号。要尽快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测,明确听力受损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其实,耳朵出问题,绝非偶然,长期让耳朵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可能会患上严重耳疾。常见的耳朵疾病有以下8种:

分泌性中耳炎:也称渗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比成年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引起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闭塞、耳鸣。

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炎症,无耳内流脓,会引起耳痛,听力无下降。

外耳道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会引起耳胀痛、堵塞感、听力下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高发于儿童。会引起耳痛、听力稍下降或下降不明显,或耳内流脓。

耳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与听神经所致的疾病。会引起耳内和耳周疼痛剧烈,或耳甲腔和外耳道皮肤见疱疹,面瘫(稍后出现)、耳鸣、听力稍下降、眩晕。

大疱性鼓膜炎:是一种主要累及鼓膜的急性炎症。会引起鼓膜及临近外耳道皮肤充血,鼓膜见血疱,若血疱破裂、可见分泌物流出。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耳廓软骨膜的化脓性炎症,常因软骨坏死导致耳廓畸形。会引起耳廓剧痛,检查可见耳廓红肿,明显压痛,有波动感,有的破溃出脓。

鼓膜穿孔:是指鼓膜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完整性破坏。会引起突感耳痛、听力减退、耳鸣,严重者可有内耳损伤,并有眩晕,外耳道有少许鲜血;鼓膜穿孔多为不规则裂孔,表面有血痂。

马维东说,听力损失可能由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随着年龄增长,听觉器官会逐渐老化,内耳毛细胞、听神经等功能衰退,出现老年性听力损失。中耳炎可导致积液、鼓膜穿孔,影响声音传导;外耳道炎可使耳道肿胀、堵塞,声音无法正常传入中耳。头部外伤可能损伤内耳、听神经;耳部受撞击、挖耳不当导致鼓膜穿孔等,都会引起听力损失。长期处于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高分贝环境,或常戴耳机听高分贝音乐等,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引发噪声性听力损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某些化疗药物等具有耳毒性,使用后可能损伤内耳细胞或听神经,导致听力下降。糖尿病可引起内耳血管病变,影响耳部血液供应;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影响听觉系统正常功能,都可能引发听力损失。

现在最常见的是不科学使用耳机,年轻人喜欢戴着耳机听歌和学习,有的还会戴着耳机睡觉,而且在户外音量会调得较大,长此以往听力就可能下降。

马维东提醒,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

保持耳部清洁:用柔软的湿布或棉签轻轻擦拭耳廓外部,清除耳垢和污垢。在洗澡、游泳时,可佩戴耳塞。若耳朵进水,可将头歪向进水一侧,单脚跳跃,让水自然流出,或用干毛巾吸干水分,避免水分残留、引发感染。

避免耳部损伤:不用棉签、发卡、火柴棍等尖锐物品挖耳,以免损伤耳道或鼓膜,破坏耳道的自然保护屏障,引发感染或损伤鼓膜;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吞咽等方法,平衡耳部压力,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控制用耳时间和环境: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减少对耳道的压迫;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如果无法避免,可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设备。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坚果、鱼类等,有助于维持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促进血液循环。

--> 2025-03-03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26022.html 1 如何保护听力?医生为你支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