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鬼针草属植物鬼针草的地上部分。
生于海拔600—2100米的山坡、路旁、田间,临夏地区有分布。
鬼针草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痢疾、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泄泻、黄疸及痈疮肿毒等。
用法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外用适量,煎水熏洗;鲜品捣敷或取汁涂。
选方 1.治感冒发烧、咳嗽和咽喉肿痛:鬼针草15g,喉咙草6g,水煎服。
2.治痢疾:婆婆针水煎,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数次。
3.治阑尾炎:鬼针草30g,大黄3g,薏苡仁30g,水煎服。外用,鲜草捣烂敷右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