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5年01月22日

舞起秧歌迎新春

本报记者 乔栋明 通讯员 白兴华

随着春节的临近,临夏县的年味也日渐浓烈起来,人们置办年货,写春联、买年画、剪窗花;部分乡镇舞起红火的秧歌,欢快的鼓点激荡人心,排练现场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麻尼寺沟乡大坪村的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的群众,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自发组织成立了麻尼寺沟乡大坪村秧歌队。

“这次舞秧歌距上次长达45年之久,从动员到开启训练,仅用了一天时间。大家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凝聚力和担当精神。在秧歌队组建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捐物,广大群众出人出力,增进了团结,凝聚了力量。”秧歌队负责人李鑫动情地说。

连日来,在麻尼寺沟乡大坪村文化广场上,锣鼓声、唢呐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村里的秧歌队通过精心编排,用婀娜的舞姿、欢快的鼓点瞬间将热闹的“篝火”点燃。秧歌扭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舞出了新时代农民的新面貌,也舞出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广大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黄泥湾乡程家川村文化广场上,一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秧歌队正在紧张排练。参演人员身着鲜艳的秧歌服,年长的“老把式”对新手一对一进行指导,年轻的秧歌队员,迈着稳健的步伐,舞起手中的彩扇,扭出节奏优美、灵活多变的舞姿,洋溢的喜悦与热情将冬日的寒意一扫而去。

今年62岁的王亨遐曾担任新集镇古城村马下社社长10多年,长期致力于村庄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村庄管理经验,还对秧歌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秧歌不仅是娱乐大众的一种方式,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为了不让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失传,王亨遐于去年10月成立马家秧歌队。

春节渐近,古城村马家秧歌队加大了排练力度,每天排练时长达8小时,确保队员们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新动作和巩固已有的秧歌技能。

目前,临夏县秧歌排练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些经过精心排练的秧歌将在春节期间陆续为广大城乡群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让大家在感受传统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 2025-01-22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24575.html 1 舞起秧歌迎新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