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放学回来他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我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事,当时腿还在抖。”王武斌的妈妈说。
王武斌,临夏市第三中学九年级(11)班的学生,戴着一副眼镜,文气十足。在事情发生时,王武斌站在司机身旁使劲喊“师傅……师傅……”“阿爸……阿爸……”试图唤醒他。等其他3名少年把车稳稳停在路边后,他们4人合力把司机抬到车厢过道的平地上,和护士一起采取紧急救援。
1月14日,我们来到了王武斌的家,他妈妈开心地到楼下迎接我们,告诉我们《人民日报》的记者给他们打电话采访了40多分钟。说起当天的事,爸爸妈妈很自豪——养育了优秀的孩子,危急之时冲上前,践行了普通人最朴素的好人好事价值观,没有辜负他们的教诲。
王武斌的老家在临夏县黄泥湾乡,他有一个姐姐,正在读大二。爸爸常在工地打工,为了孩子们的学习,专门在临夏市买了房,妈妈既要负责照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还要抽空回老家干农活。妈妈说,他们对孩子比较严格,要求孩子每天要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他们,也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他们时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行善干好、尊老爱幼,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互相分享。
走进王武斌的书房,他和姐姐的奖状贴满了一面墙。王武斌喜欢读文史类的书,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章节最吸引他,让他动容难过的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他家住在八坊十三巷边上,闲时喜欢到八坊十三巷转转,摸摸拥政巷“脚户哥下四川”的铜人雕塑。
采访时,他的书房里还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正在床头的书桌旁看书。询问得知是王武斌的堂外甥,放假就来这里,他们一起学习、打篮球、逛街市,王武斌还会给他辅导功课。得知舅舅干了一件见义勇为的事情后,外甥很是激动,说要以舅舅为榜样,向他学习。
采访结束,王武斌的妈妈又送我们到了小区门口,凛冬的寒冷挡不住她的一片热心,几番阻拦终是没拦住。妈妈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事情已经过去了,要踏踏实实学习,希望能考个好高中。
王武斌自信阳光、正义勇敢,是少年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