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丽亚
在临夏州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人,她们身着深灰色制服,是医院日常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支由90多名保洁员组成的队伍如隐形卫士,日复一日地在医院各个角落穿梭不停,用汗水与辛劳,为医护人员与患者创造洁净、舒适的医疗空间。其中,有一位特别的保洁员,以默默无闻的行动彰显了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她叫韩红玲,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绽放非凡光彩的听障人士。
生活于韩红玲而言,充满重重挑战。丈夫同为残疾人,儿子于2023年大学毕业待业在家,一家人的生活长期依靠政府低保和她微薄的收入维持。尽管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肩上,但从未将她击垮,反而在医院的环卫工作岗位上绽放出坚韧的光芒。从旧院区到新院区、从酷暑到严寒、从风雨交加到漫天飞雪、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韩红玲在环卫岗位上默默坚守了14年。
韩红玲倍加珍惜这份工作,尽管沟通存在障碍,她却克服种种困难,努力为患者和家属、医务人员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赢得广泛赞誉。
“工作不分贵贱,我凭双手劳动吃饭,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是文化程度不高的韩红玲给儿子留言最多的一段话。
每天凌晨5点半,人们尚在梦乡时,韩红玲便已到岗开始清扫病房和卫生间的垃圾、拖地、擦拭卫生间设施,特别是马桶四周的渍垢。面对患者和家属留下的各种垃圾和堵塞物,她总是耐心地一一清理。完成病房清洁后,她又紧接着清理病区楼梯和走廊等地,确保医务人员到岗前,整洁如初。她还随时准备清扫出院患者病房,定时做好清扫记录,检查每一处细节。闲暇时,她还会主动帮助骨科医务人员清洁值班室和休息区等区域。中午短暂的1小时,她匆匆回家照顾残疾丈夫。如遇患者出入院增多,病房卫生状况不佳,她更是主动加班加点,直到工作完成。
因为职业荣誉感和视医院为家的情怀,她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感激,工资也从最初的1300元到如今的近3000元。她身披星光而作、月洒银光而归,用劳动成果赢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尊重,真切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韩红玲还是一位热心肠的人。她常常在关键时刻化身“暖心大姐”,用善良和正义书写着感人的故事。无论是帮助患者找检查室、缴费处,还是替生病的同事代工,她总是默默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面对患者遗失的3000元现金,她毫不犹豫地上报护士长并等待失主认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韩姐为人和善,总是笑盈盈的。虽然是个残疾人,但做起事来十分麻利,大家都说她是个要强的‘女汉子’。她的干劲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也充满动力。”州人民医院骨科护士长张燕对韩红玲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