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进忠 马琼洁
金秋十月,暖阳如织,温柔地轻抚着积石山县胡林家乡这片历经沧桑而又重焕生机的土地。昔日的废墟之上,如今已绽放出勃勃生机,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坚韧不拔与希望重生的故事。胡林家乡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宣告:在灾难的洗礼后,希望的种子已深深扎根,正蓄势待发,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奋力生长。
2023年12月18日夜晚,一场6.2级地震突袭积石山县,胡林家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的消息接踵而至,整个乡村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然而,正是在这危急时刻,胡林家乡展现出了顽强的韧性和团结奋斗精神。
地震发生后,乡党委、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体乡村干部、州县下沉干部及社会各界的援助力量迅速集结,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紧急疏散群众、救治受伤人员、分发生活必需物资、搭建临时安置帐篷……每一项工作都在争分夺秒中得以落实,确保了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的高效应对能力和社会各界的大爱无疆。
一场地震虽给胡林家乡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但全乡干部群众携手并肩,用不屈不挠的精神,共同绘制了一幅灾后恢复重建的壮丽画卷。当下,经过十个多月的恢复重建,这片多个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正一步步走出灾害阴霾。
走进胡林家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而整齐的房屋,它们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些房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建,更是胡林家乡人民群众心灵家园的重生。从B级简单修缮、C级加固维修到D级原址重建,再到集中安置点房屋的拔地而起,每一项工程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见证着从废墟到新生的奇迹。
“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胡林家乡人大主席陈晓莉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 她介绍,截至目前,全乡已有993户家庭完成维修加固工作,334户D级危房实现了原址重建并投入使用,而集中安置点更是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751户群众成功选房,部分家庭已领取新房钥匙,开启新的生活。
在高关村,高下社村民马学武的新家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在原址上重建的房屋,不仅外观美观大方,内部设施也一应俱全。谈及重建过程,马学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政府给了我们补贴,还帮忙贷款5万元,使我们能够顺利重建家园。现在,住进了新房,感觉很幸福,感谢党和国家及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他的笑容如秋日的暖阳,温暖明媚。
而在乡政府背后的集中安置点上,一幢幢多层楼房错落有致,为搬迁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这里不仅有宽敞明亮的住房,还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享受便利生活,感受家的温馨与关怀。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进新房子,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在领取新居钥匙的那一刻,集中安置群众代表方万仓激动地说。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对苦难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胡林家乡还通过举办篮球赛、召开村民知情会、开展劳务培训、整治环境卫生、送文化进万家等多种举措,提振干群灾后恢复重建的信心。
胡林家乡的灾后恢复重建之路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旅程。但正是这段旅程,让该乡各族群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奋斗的意义。在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胡林家乡走出阴霾,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未来,全乡干部群众将用智慧和汗水,共同绘制出一幅幅更加美好的画卷,让希望之光永远照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