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军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19年郑州、2021年济南、2024年兰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黄河上中下游,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母亲河的未来深远谋划,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临夏州全域黄河水系密布,支流众多,覆盖全州八县市,境内总流程124公里,水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8396平方公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一、必须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抢抓国家黄河战略重大机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施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确保一河绿水出临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临夏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持续不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用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五子登科”的“甘肃经验”,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清洁取暖试点、能源清洁化改造等项目落地见效,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加强重要支流和重点湖库治理,搞好沿河环湖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与兰州、海东、定西、甘南等沿黄地区的生态环保联防共治,积极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三、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在保障农村供水、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加快积石山县6.2级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度。健全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科学配置干支流水资源。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充分利用稳步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的机遇优势,切实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推进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水权交易,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实施节水行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守护黄河安澜。
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优化技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稳定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有机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业企业为主体、技术体系为支撑,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生态高效发展。因地制宜抓好富民产业培育,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等科技园区为引领,培育壮大“牛羊菜果薯药菌花”特色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打造百亿元清洁能源产业群,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全面融入兰白都市圈,建成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循环农业、商贸物流、中医中药、数据信息等绿色生态产业,使人口集聚和产业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建成生态宜居、四通八达的幸福临夏和具有影响力的民族特色产业基地、丝绸之路上民族特色旅游度假基地,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六、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引导州内大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促进生态、农业、城镇三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相得益彰,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布局和形态基本稳定,城镇功能更加健全,培育产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减轻生态脆弱区的承载压力。乡村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完善,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七、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依托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齐家坪、半山、林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大禹治水传说、历代治理黄河故事等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先行地。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