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10月21日

从取暖方式看能源变迁

本报记者 景溪

纵观新中国成立的七十五年,能源发展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变迁与成长。新中国成立初期,能源生产水平很低,供求关系紧张,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七十五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增强,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历史性改善。如今,我国的能源已经实现了从短缺到富余,从传统到清洁的巨大转变。国家的进步,百姓的红利。跟随国家发展的脚步,我州的能源使用也逐步实现了由“黑”到“绿”的转变,清洁能源的大力普及,一头牵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

拾柴拓煤的过去

我州地处祖国西北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冬季气温低、周期长,一直以来,冬季取暖都是百姓的头等大事。

在和政县三合镇石虎家村,54岁的村民张炳回忆起了“取暖往事”。“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只有一个圆圆小小的泥炉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柴火经常不够,一到冬天,每天都要和家里的兄弟姐妹、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出去拾柴。寒冬腊月,手经常被冻破。常常到后半夜,炉子里的柴烧完了把人冻醒。后来,就有了生铁炉子,每到10月份,就从外面把煤沫子买回来,拌些泥,用脚把煤沫子和泥搅拌匀,再用模具拓成煤砖码放好,等着冬天到了用来取暖。再后来就是这种烤箱了。”张炳指了指角落里闲置的炉子,接着说,“烧炉子的时候,做饭、睡觉都在一个房子里,不干净也不方便。尤其还要格外操心,怕小孩子被烫着,晚上还要开窗防止煤烟中毒。”

一键取暖的现在

在张炳家的客厅里回忆“取暖往事”时,沙发旁的空气能热风机正源源不断地向房间内输送着热气。记者刚进门时,就看见他用遥控器打开了热风机,“滴”的一声,机器启动,没过几分钟,整个房间就暖意融融。空气能热风机也称为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既可以制热也可以制冷,在供暖时,它通过热泵循环将室外的热能传输到室内。“说实话,村干部当时到我家来宣传这个空气能热风机的时候,我还是有点犹豫。一个是担心电费太高,另外是担心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不会操作,后来我们村有人家里装上了,我就去看了看,发现操作非常简单。安装时只用出1000块钱,其他都是由政府补贴,电费也从以前的8毛钱降到2毛6,并且安装当年还给我们返还500元。所以我也马上给家里装上了。”说着话,张炳带记者走进了厨房,只见厨房里他的妻子和亲戚正忙着烙饼子,从电烤箱里传来阵阵香气。“现在做饭都在厨房里,和住人的房间分开了,干净方便。尤其是特别安全,再也不用担心煤烟中毒了。”张炳说。

如今,石虎家村已经有132户装上了空气能热风机。深秋的临夏已有寒意,走进农户家中,暖气扑面而来,再不见昔日的煤灰和弥漫的烟气。

更加清洁的未来

从“拾柴拓煤”到“一键取暖”,我州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发展仍未停下脚步。仅2024年,全州农村地区“煤改电”任务为34836户,“煤改气”任务为6227户、建筑能效提升任务为3044户。目前,正在加紧落实。

近年来,我州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高效清洁、绿色发展”的思路,以农村清洁能源减排降碳为引领,通过采取财政补助、地方配套、农户自筹的方式,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低碳村庄建设和农村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工作,有效提高了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推广和农户喜欢的冬季清洁取暖产品和模式。采取多种清洁能源相互补充,节能炉、电、天然气采暖设备综合利用,满足群众不同的取暖需求,让群众“改得起”“用得起”,冬天过得更加温暖舒适的同时,也让临夏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 2024-10-21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20642.html 1 从取暖方式看能源变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