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指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由政府和市场通过合理的路径和方式,将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制度形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针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临夏人民牢记嘱托,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使人居环境颜值倍增,森林蓄积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拓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还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山”理论的科学论断,是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认知困境的关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将“绿水青山”的自然价值和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过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大公众对参与生态保护的奖励力度,一是树立和强化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两山”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规范区域、流域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通过购买、租赁和抵押等形式获取使用权,对生态保护给予经济激励,从而更有动力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三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采用具有临夏特色的林下菌、药、花、菜、畜、禽等生态优势,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自然资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增长点。
二、发挥政府与市场合力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决定》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政府与市场合力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两者既相互对立又彼此共生,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在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市场运作等方面形成合力。一是生态产品本身具有外部性和非排他性,属于公共产品,仅仅依靠市场会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因此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探索符合临夏地区具体实际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破解“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二是政府的干预并非万能,市场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充分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盘活乡村自然资源,唤醒乡村“沉睡”资产,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优质生态产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融资机制,让生态产品通过市场快速流通。三是突破技术瓶颈,发展绿色金融。要把生态资源、自然资本转化为可广泛交易的生态产品,将会涉及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难题。一方面,可聚集生态、环境、产业、经济、金融等各领域,开展具有前沿性、实践性的政策研究,突破“两山”转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要拓宽民族地区绿色金融融资渠道,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绿色金融血液,逐步实现从“喂养式”生态治理与修复转变为“自养式”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处理好生态产品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关系
临夏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多样,导致不同地方的生态产品具有差异性,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相近地区的生态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对于同质性较高的生态产品,一是建立统一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加强品牌建设,在传统产业不断壮大,预制菜、明胶、血红素、牛心包等延链项目加速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响“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高规格培育打造“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地域品牌,增强消费者信心。二是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降低生态产品买卖双方的搜寻成本,将临夏特色的生态产品销往全省乃至全国,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异质性较强的生态产品,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开发定制化的生态产品,全力发展文旅产业,突出黄河文化和自然景观两大核心要素,坚持全资源整合、全景式打造、全方位配套、全产业融合,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效,以满足不同群体对黄河文化探秘的个性化需求,将临夏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先行地。二是要深入挖掘不同地区生态产品的特色和优势,依托临夏州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环库公路等重点区域和夏季避暑优势旅游资源,通过展示品尝的方式推介广河甜醅子、永靖西红柿、临夏县油桃、五山池黄酒等各类临夏农特产品,形成临夏特有的产品卖点。三是要搭建平台,加强不同地区之间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发挥“一带一路”黄金通道、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优势,以打造“面向中南亚、中西亚、中东欧的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深度融入“兰州一小时核心经济圈”,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镇体系、生态环保一体化,聚力打造兰州“后花园”,推动各地生态产品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