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9月27日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姬良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是新征程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细落实的重要体现,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覆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经济繁荣的物质基础、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覆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一是落实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全面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紧扣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构建起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二是扎实推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精心打造“石榴花开大讲堂”品牌,打响“河州少年手拉手·石榴花开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品牌,创新推进宗教领域“说变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有效载体,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深化宣传教育,助力开创各民族、各宗教之间交往交流的和谐局面。

二、着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始终把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推动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一是注重传承保护。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形象,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黄河文化、大禹文化、牡丹文化、彩陶文化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建设村史家珍馆、乡愁记忆馆、红色文化馆等一批村社区文化阵地,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二是讲好临夏的历史故事、脱贫故事、发展故事、团结故事。特别是将积石山县抗震救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鲜活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将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积石成山、众志成城的故事讲好。三是注重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转化”文章。持续推进文化品牌的传承和创新,充分利用花儿等民间艺术形式开展民族团结作品创作。

三、夯实经济繁荣的物质基础,推动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现代化

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以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础设施优质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特色化等。一是认真研究、积极争取上级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聚焦产业现代化建设带动引擎,力促工业经济集群发展、牛羊产业全链发展、文化旅游提质发展、商贸美食振兴发展。聚焦“三农”这个现代化建设最大短板,统筹“五大振兴”,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高质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着力构筑生态屏障,深入实施“黄河”战略、“双碳”目标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促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突出抓好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举全州之力打好恢复重建攻坚战,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住房安置与城乡建设、恢复重建与产业重构之间的关系,把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强县域行动相结合,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等综合承载力,确保产业扶持同步配套。

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共”的导向,强化“嵌”的格局,突出“融”的理念,深入实施“三项计划”,着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从“身嵌”到“心嵌”、从“空间嵌入”到“精神嵌入”,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一是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更好地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保障;全力将松鸣岩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品质一流、特色鲜明的百科全书式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重点培育打造“文旅+民族团结”示范景区,促进文旅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三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双示范村,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五、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压紧压实乡村两级责任制,确保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提高站位谋划部署,争取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专项资金、民族乡发展资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资金等,用于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总之,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为抓手,以打造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我国宗教中国化示范区为目标,全力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促进各族群众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临夏实践。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

--> 2024-09-27 ◇姬良淑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20014.html 1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