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6月20日

坚持适量献血有益健康

本报记者 刘刚林

血液无法人工制造,当一些患者需要输血的时候,只能依靠公众用爱心提供,每当人们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宝贵的血液去唤起他人生命的延续和新生,社会又多了一份生的希望。

提到无偿献血,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部分群众对献血的基本知识还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一些误区。那么,献血对身体有害吗,多长时间献血一次比较合适,献血前后都有哪些注意事项?近日,记者就大家关心的无偿献血相关知识,采访了州中心血站副主任检验师侯占红和副主任护师汪芳。

汪芳说,参加无偿献血不仅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任何影响,还可以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血流加速,脑血流量提高,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坚持适量献血,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以增强造血机能。

国家提倡年龄在18-55周岁,男性体重大于50千克,女性体重大于45千克,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公民均可参与无偿献血。多次献血者,既往无献血反应,身体健康,本人要求再次献血,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汪芳说,普通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献血会影响健康吗?汪芳说,人体内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50千克体重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ml-5000ml,一次献血400ml,仅占总血量8%。人体血液新陈代谢十分活跃,每天有一些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骨髓又生成等量红细胞参与血液循环。此外并不是所有血液都参与血液循环,人体内约20%-25%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贮血库”,当人体血液循环需要血液时,肝、脾等器官会释放血液参与循环。因此,一次献血200-400ml,通过自身生理调节可马上获得代偿,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不会损害健康。

汪芳提醒,献血前一天需注意清淡饮食,不熬夜,适当增加饮水量即可。献血后24小时内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和高空、高温作业,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当日不宜用采血的手臂提重物,沐浴时采血针眼不要沾水,参与造血的主要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这些原料在普通饮食中都有,因此献血后不需要特殊进补,更不宜暴饮暴食。

献血过程会传染疾病吗?侯占红说,这种担心和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根据规定,献血场所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安全、卫生、便利;血站在对献血者进行采血时,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对采血环境和部位进行严格消毒,使用的医疗器材为一次性,符合安全、无菌的原则,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使用过的医疗器材统一销毁处理,不会重复使用。因此绝对不会因献血而感染任何传染性疾病。

同时,献血一般不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适量献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使血液加快再生,有利于体内血细胞的再次更新;适量献血还有利于降低献血者体内血液粘稠度和胆固醇,血液流速加快,脑血流量也随之增大,人体会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反应敏捷,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有积极的作用;适量献血,还可以刺激人体的神经调节系统,使身体代谢更加旺盛,身体更加健康,所以献血不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那么,献血后血液多久可以恢复?侯占红说,捐献全血后一般三个月能够完全恢复正常,捐献的血液是由血浆及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和蛋白质,在献全血后1-2天通过饮食可以将血浆补充到正常范围;血细胞中含有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较短,红细胞的寿命最长可达120天,也就是三个月,所以献完全血后三个月左右能够完全恢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后,48小时内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因为血小板在体内的存活期为7-14天,它在体内生成和凋亡较快,机体并会释放储存在肝、脾等器官的血小板至血液外循环,所以捐献机采血小板比捐献全血恢复的时间要快。

侯占红说,献血者本人需临床用血时,可减免两倍献血量的血液产品费用,并优先用血;献血者在本省内献血达2000毫升以上,其本人临床用血时,可全额免交血液费用,并优先用血。若献血者配偶或直系亲属需临床用血时,可减免献血量等量的血液费用,并优先用血。报销费用在病人出院时可以在医院用血直免报销窗口一次性办理,非常的高效和方便。

--> 2024-06-20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16242.html 1 坚持适量献血有益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