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6月13日

方寸之间成盛景 刻刀之下绽芳华

河州牡丹娃(泥塑)

独占第一香

牡丹亭(蛋雕)

牡丹图(蛋雕)

富贵平安(砖雕)

凤穿牡丹(木雕)

国色天香(砖雕)

福寿牡丹(砖雕)

葫芦彩雕牡丹

国色天香(葫芦雕)

掐丝珐琅牡丹

● 赵聪媛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被称为“花中之王”的牡丹,盛放时繁花似锦,富丽堂皇,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自古便惹人喜爱。在临夏,牡丹就是河州文化之“魂”,千百年来,临夏人民将牡丹“绽放”在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中,融入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里,大到景点雕塑、民居门楣与墙壁雕刻,小到生活中的饰品、茶杯等,处处可见河州牡丹的形象。

砖雕牡丹

砖雕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临夏砖雕以其丰满的构图、繁缛的纹饰、浑厚的刀法,成为“临夏三绝”之一。2006年5月,临夏砖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砖雕牡丹在临夏历史悠久,1980年临夏出土金大定15年(公元1175年)进义校尉王吉墓牡丹纹饰压模砖就有70多枚。砖雕多用于房屋的门罩、飞檐、屋脊及照壁等处,在寺院庙道、广场民居等地,以牡丹为主题的砖雕数不胜数,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临夏砖雕牡丹就盛开在东公馆的标志性砖雕“富贵平安门”之上。

牡丹花瓣边缘线条流畅,脉络清晰可见……在这青砖之上,坚硬与柔软、朴实与艳丽、厚重与轻薄碰撞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砖因牡丹而脱俗,花因青砖更雅致,工匠们翻动手腕,牡丹形象随着刻刀“绽放”在雕梁画栋间,成就了永不凋零的艺术之花。

木雕牡丹

木雕,始于取木为用之道。木料有曲、直之形,软、硬之质,知木之性,方得木艺之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就被写入《周礼·考工记》,成为木工技艺的国家规范。

临夏木雕运用广泛,贯穿于临夏人民的衣食住行,镌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2017年,河州木雕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地方特色牡丹融合在临夏传统建筑、家具及摆件中,艺人多采用松木、梨木等,运用平雕、透雕和浮雕等工艺手法,结合自然的谦恭与生活的诗意,用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以木为卷,“绘”出河州牡丹的绝色身姿,构图精妙、神韵生动。打磨好的木雕牡丹作品有着玉一般温润的质感,触之仿佛摸到了细腻油润的真牡丹花瓣。

掐丝珐琅牡丹

掐丝珐琅工艺画是临夏州第四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工艺在器物和装饰画中运用广泛。制作者先在器物上画出草稿,然后用粘丝胶描线,用手指捏掐或在镊子辅助下用金属丝沿着草稿纹路把花样圈出来,这一环节就是掐丝;之后在纹路内涂上矿物颜料(珐琅彩),这一环节叫点蓝,点好颜料后一幅掐丝珐琅作品就完成了。

“千古流芳掐丝画,五彩缤纷耀中华”。与砖雕牡丹不同,掐丝珐琅的显著特点就是颜色艳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展现牡丹绝色,金线勾边使牡丹更为富丽堂皇,把河州牡丹的富贵、娇艳、雍容、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游完牡丹长廊,逛完八坊十三巷,去特色农家乐,吃一顿用掐丝珐琅牡丹作装饰碗碟盛放的美食,再揭起绘着牡丹的茶盖,“刮”上几盅盖碗茶,艺术与生活在杯盘碰撞间巧妙地融合在一处。

蛋雕牡丹

我国最早有关蛋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成书的《管子·侈靡》中有记载“雕卵然后瀹之”,意为在生鸡蛋上雕刻后煮着吃。

蛋雕工艺品有浮雕、阳雕、阴雕、透雕和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山水、风光、建筑、花鸟鱼虫等都可以作为表现对象,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刻极其考验手艺人的技术,雕刻力度要精微掌握,握蛋的手法也很讲究,稍不留神就会满盘皆输。

2018年12月,河州蛋雕被列为临夏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牡丹是临夏蛋雕的一大选题。蛋雕牡丹有其独特的脆弱之美,蛋壳薄脆、牡丹飘逸,再打上灯光,美轮美奂不似人间物,游临夏的旅客可以在八坊十三巷、茶马古市等地寻到它的“仙踪”,作为纪念带回家中。

一枚蛋壳、一片刻刀、一双巧手……河州工匠们以刀作笔、琢蛋生花,描刻出雍容华贵的牡丹盛景,方寸之间尽显乾坤。

葫芦雕牡丹

葫芦,寓意福禄,是人们对平安、富贵、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葫芦上走刀划针,刻画出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纹样,雕刻葫芦便成为临夏几乎家家都有的艺术摆、挂件。葫芦雕刻是临夏民间的艺术瑰宝,也是“临夏三绝”之一,2006年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夏人在雕刻葫芦时喜爱使用牡丹元素,其特殊的材料、独特的技法,使开在葫芦上的牡丹更加飘逸灵动,针刻线描的表现手法尽显流动之美,颜色也更贴近自然。葫芦的形状可以差别很大,手艺人挑选葫芦,葫芦也“挑选”手艺人,在这样双向的“挑选”和不同的雕刻手法下,葫芦雕刻的牡丹花型也变得随机起来,正是这样的随性和独一无二更让人着迷。

葫芦雕刻遇上河州文化,在拥有便携性的同时,又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外地游客购买纪念品的首选。如今的临夏雕刻葫芦,已带着临夏人民的智慧与灵巧走出国门,大放异彩,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牡丹元素在临夏这张温床上孕育出多彩多姿的非遗文化,更有像骨雕、泥塑、陶塑等艺术手法塑造的牡丹作品不胜枚举。河州牡丹盛开在精湛的雕刻技艺中,绽放在文化火炬薪火相传的历史接力中。

--> 2024-06-13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14986.html 1 方寸之间成盛景 刻刀之下绽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