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瑞 包银芳 徐爱芳
临夏市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纳入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的全过程,以“党建引领、教育引导、依法治理、服务下沉、深度融合”为重点,聚焦“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建立“互联网+党建+村(社区)”治理体系,注重科技创新赋能基层治理,借助“掌上智慧农村(社区)”微信传媒,搭建起党群干群联系平台,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底蕴、特色鲜明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一、基本情况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西南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距省会兰州117公里,区域总面积90.8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街道,35个行政村、46个社区,总人口近50万人,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在城乡流动更加频繁,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临夏市立足市情实际,持续创新“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教育引导、依法治理、服务下沉、深度融合”为重点,锚定“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发展定位,全力打造幸福之城 发展园区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和美乡村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作用,创新打造“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智慧赋能、不断增强,探索出一条具有临夏特色的基层治理创新之路。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狠抓理论学习 着力夯实思想根基
一是学习理论有深度。坚定不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中共临夏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意见》,采取班子领学、全员共学、分享互学、个人自学等相结合方式,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理论著作,读原文、悟原理,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求,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主题党课等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党课宣讲、主题研讨等活动,不断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是专题宣讲有广度。依托“百场万人”大宣讲、“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万人大培训和文化创意赋能专题讲座等载体,扎实开展大宣讲、大培训活动。逐步形成了“领导带头讲、专家深入讲、宣讲团常态讲、党员入户讲、“百姓名嘴”通俗讲、先进模范示范讲、志愿流动讲”的宣讲格局。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培训大宣讲活动;在学校中常态化开展“四史”、法制宣传教育;在村(社区)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乡村振兴、大气污染、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解读;在宗教界开展“党亲·国好·法大”教育活动,整合平台资源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达到以讲促学、以讲辅学的目的,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思想根基。
三是宣传载体有高度。为进一步提高理论宣传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专栏,通过短视频、图文、H5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刊发理论文章,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高效、便捷、直观的优质载体,推动学习向纵深发展。制作固定宣传版面74块。在高速路口、折达路口等城市出入口制作大型喷绘5处,在全市主干道安装道旗1200余面,动员商铺悬挂国旗12000余面,利用全市2000余块商户电子屏,1300余辆出租车、公交车电子屏循环播放宣传标语,在公交站牌、工地围挡、农村主干道张贴海报、喷绘、横幅等1500余张。市融媒体中心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 新篇章》《我们这十年》等专栏6个,制作《临夏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 引领现代农业实现新作为》《临夏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公园城市”升级绿色福利》等一批有温度有高度的融媒产品,累计转载、采编、播发稿件206篇,阅读量达128万+,制作短视频96条,播放量80万+,向中央主流媒体和省州媒体推送临夏市优秀稿件60篇。
(二)强化党建引领 构建基层治理格局
一是精心谋划、健全机制。聚焦“大工委”“大党委”领导下的社区、物业、派出所“三位一体”网格管理,建立“互联网+党建+村(社区)治理+”社会治理体系,制定出台《临夏市党建引领“三位一体”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实施方案》等制度机制,实行预警吹哨、派单交办、快速办结、督办反馈四项机制,借助“掌上智慧农村(社区)”微信传媒,创新打造“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用“智慧”赋能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构建共建共享共治格局。强化网格治理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包抓制度,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及科级干部包社区、机关干部下沉社区、社区干部到户服务工作机制,推动资源一线汇聚、矛盾一线化解、服务一线强化。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全市60多个社区大网格精细划分为359个小网格,并指派1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由片区民警、楼宇院落党员、志愿者等3至5人担任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教育、矛盾纠纷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等基础工作。逐步建立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全市各职能部门、辖区成员单位治理共抓、党建共推、服务联搞的工作格局,探索建立部门联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切实筑牢社区稳定“第一道防线”。
三是搭建党群连心桥。在全市35个行政村、46个社区全面推行“说事墙、回音壁”制度,共设置“说事墙、回音壁”231块,西关街道利用这一制度共处理解决各类民生诉求问题100余件。通过楼宇微信群、入户走访、召开居民议事会、党群“连心亭”座谈等方式,真正让群众诉求和关切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城南街道通过“掌上智慧社区”小程序中“有事您说话”板块线上派单,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车辆乱停乱放、老旧小区改造、下水满溢、供暖分户改造等问题,累计接到民意诉求8103件、解决8067件、办结率99.55%,群众满意度99%。
四是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基层治理。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以“枫桥经验”赋能精细化服务,扎实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专职民警”“一村一人才小分队”“三个一”治理服务,推动法律、警务、人才资源进“网”入“格”,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治安巡逻、技术指导等专业化服务。通过联动解决,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在供水供暖、物业服务、环境卫生、交通出行以及矛盾纠纷等方面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确保实现案结事了,矛盾纠纷不反弹,降低信访概率,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延伸活动载体 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一是全面深化“书香临夏”建设。始终把“书香临夏”建设和全民阅读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打造农家书屋、城市书屋、移动书屋等阅读阵地。2023年,临夏市累计举办大小阅读活动2000余次,矩阵式充实7个城市书屋、57个农家书屋、78个图书漂流站、120多所学校书本20万余册,惠及人群达30余万人,平均图书配备量达2000多本,为全民阅读提高便捷。精心举办“礼赞二十大·书香伴我行”、暑期青少年阅读活动、“书香伴夕阳 阅享好时光”经典诗文朗诵大赛100余场次,打响了“书香临夏·阅读悦享”系列活动品牌。策划开展“理响河州 强国有我”中小学大思政课宣讲活动,邀请“中国好人”“兰州好人”“兰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欧阳兰京,以“薪火传承·红色故事”为思政课主题,为同学们讲授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营造了人人爱读书、处处留书香的全民阅读浓厚氛围。2023年,临夏市被中国作家协会全民阅读推广办公室授予“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城市”称号,也是西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二是全覆盖建设“小红星”公益课堂。充分运用“基层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发挥党校、妇联、科协、团市委等群团组织职能优势,有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四点半课堂”、博物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拓展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范围,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广泛开展以“小红星”公益课堂。通过打造“青春绽放‘小红星’公益课堂”品牌,组织辖区在校大学生等热心志愿者为孩子们开展课业学习辅导、文明行为教育、红色教育研学等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青少年假期看护难、社区教育缺失的问题,深受家长和学生好评。发挥14支志愿服务队力量,依托“红色周五”“学雷锋”“护学岗”“夏日送清凉”“小马扎促和谐”等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全年共开展1000场志愿服务活动,涵盖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劝导、文明用餐、文化文艺演出、孤寡老人照料慰问、困境儿童关怀、疫情防控等实践活动,参与人数2万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环境保护、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的好习惯,从小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截至目前,全市共开设青春绽放“小红星”公益课堂4600余期,累计参与志愿者4.8万余人次,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儿童达10余万人次。
三是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力实施思想铸魂、文化引领、品牌提升、聚力发展、依法治理“五大工程”,持续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旋律,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五嵌入五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模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嵌入”就是以思想宣传、居住空间、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文化交流五种模式,着力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五推进”就是以全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治理、社区(村)服务管理、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五项举措,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工作质效。该工作模式荣获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列入全国民族工作典型案例。2014年至今,临夏市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四)聚焦群众需求 注重引领带动
一是拓展乡村治理服务内容。在全市35个村开发运行“智慧农村”小程序,建立党员、片警、村社干部“预警微信群”,第一时间发布预警和收集村民诉求并快速办理答复。通过小程序“有事您说”“居民讨论”“村史家珍(社情家珍)”“党建在线”等六大功能板块,受理办理咨询、矛盾纠纷、环境卫生、交通出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民意诉求,将线下服务提档升级为“指尖上的智慧服务”。
二是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利用“智慧农村”平台,线上讨论表决村级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富民产业发展、旧房改造、公益性岗位、农村低保、教育医疗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影响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宣传环境卫生、文明素养、移风易俗等方面内容,通过强化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条块分割的顽症,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不断拓宽,新质生产力赋能基层治理的作用充分彰显。
三是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教育平台,组织志愿者结合送爱心、送文艺、送服务等活动,先后以“友善·博爱”“团结·奋斗”“感恩·孝敬”“爱国·责任”等为主题,深入开展理论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巩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街道社区、镇村、学校、单位、宗教场所、企业,在全社会形成践行主流价值、倡树文明新风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023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校园1个、省级文明村2个,州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24个,市级文明单位12个、文明村10个、文明社区9个。评选出“甘肃好人”1名、“时代好少年”1名。在各村、社区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把反对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评选表彰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婆媳、好妯娌的重要条件,作为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个人信贷政策的重要依据,树立一批婚育、丧葬先进榜样,强化示范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注重抓实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类先进集体创建和“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评选,努力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积极开展“魅力花都·公园城市”系列典型评选,强化典型引路,推广宣传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努力营造学赶比超、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23年,全市共评选“新时代临夏市好少年”50名,5名学生获评“临夏州新时代好少年”,1名学生获评“新时代甘肃好少年”。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开展“传承民族美德·弘扬孝善文化”主题道德讲堂活动,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营造全市弘扬优良家风、传承孝善文化的浓厚氛围。
四是和美乡村各有特色,幸福之城更有底气。坚持以“乡村公园”的美学理念建设和美乡村,对标23项示范村创建指标,高标准完成14个村庄规划,深入实施农村“五改”,建成折桥示范镇和11个示范村,成功打造美食折桥湾、彩陶王坪、芍药江牌、花韵草滩、活力瓦窑等特色样板,逐步实现“城市美乡村更美”的目标。临夏市和美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受到国家和省州充分肯定,折桥村荣获省级“和美乡村”称号。
三、经验启示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发挥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1)党的领导是根本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大工委”“大党委”政治优势和组织功能,明确社区基层治理“谁来主导”的问题。
(2)科技创新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服务、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深刻领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以科技赋能,打造“未来社区、未来乡村”。
(3)社会参与是重要手段。发挥多方联动、优势互补的统筹协同作用,着力构建“大党委牵头,驻地单位党组织、物业小区、公安派出所协同配合,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支持”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有效形成共驻共建共融的基层治理合力。
(4)完善机制是关键举措。完善《临夏市党建引领“三位一体”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机制,落实党员联系包抓、矛盾纠纷联动化解、警物治安联巡联防、城市文明共建联创、红色服务暖心代办、邻里守望友爱互助等6项工作制度,明确基层治理“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
(5)资金投入是基本保障。适度提高村(社区)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和阵地建设等经费力度,鼓励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整合涉及社区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确保有阵地办公、有资金办事、有信心干事。
(6)群众满意是最终目的。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让设施“硬件”好起来,“善治”立起来,群众满意度升起来。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市委党校(市行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