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4月06日

理论宣讲“接地气” 文明实践“聚人气”

本报记者 张姝通讯员 杨林亮

田间地头春意浓,乡村振兴宣讲热。在永靖县盐锅峡镇的草莓大棚里,一股股清香味扑鼻而来,成熟的草莓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宣讲员在草莓大棚里,利用群众休息间隙,讲述最新的农业发展政策,把“致富密码”送到他们的手里,将党的最新政策和个人体会分享给大家,以拉家常的方式把理论宣讲变成“唠嗑”“出主意”。

永靖县创新宣讲方式,理论宣讲队通过“田间地头会”“庭院会”“板凳课堂”等,以接地气的宣讲内容,采取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形式,传播到广大群众当中。

这样“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基层宣讲活动,如今已遍布永靖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社区楼户和公园广场。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时代课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举措、新方法、新路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理论宣讲可以“随处见”

群众在哪,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宣讲阵地随处可见,理论宣讲不仅能在宣讲大课堂、学校课堂等主要阵地,还可以在家庭院落、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基层阵地开展,打造出“身边课堂”。宣讲中采取的谈心交流、你问我答、交互式聊天等形式,面对面把理论讲透、心贴心把政策说清、实打实把办法留下。

去年以来,该县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运用新永靖文明实践云平台推出“宣讲菜单”,内容涵盖法律、农业、政策、党史、教育和健康等多个不同领域,提供“你点单,我派单”服务,分派宣讲小分队深入各地,将“要讲”和“想听”相契合,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让创新理论真正入耳入心。

理论宣讲充满“家常味”

将理论宣讲与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群众生活、社区文明创建等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宣讲小分队细听群众唠嗑,用“永靖话”把拗口的理论语言变为带有烟火气息的“本地事”,在与群众拉家常中,讲平常话、贴心话、身边事,从中掌握“一手资料”,从而思考群众问题“怎么解”。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宣讲过程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做到理论宣讲在一线、答疑释惑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既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力,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方式方法,确保村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理论宣讲增添“文艺范”

利用永靖县传承悠久、润泽人心的文化“富矿”,将诗词歌舞、书法曲艺等文化瑰宝融入理论宣讲中,让群众爱听爱看、乐在其中。结合文化惠民工程,利用乡村大舞台、文化下乡、文艺巡回演出及公益电影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当地文化元素相结合。百姓大舞台用接地气的“花儿”传唱党的好声音;文艺下乡中书画名家以笔为媒、以时代为题,为群众创作书画作品,让党的创新理论看得见摸得着;校园党史小剧场里学生用实景课堂演绎红色故事,让党的奋斗历史鼓舞青少年。将乡土艺术应用到宣讲中、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政策方针用“三句半”“快板书”等形式进行演绎,创作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宣讲文艺作品,使宣讲过程亦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过程。

--> 2024-04-06 本报记者 张姝通讯员 杨林亮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11206.html 1 理论宣讲“接地气” 文明实践“聚人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