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茹萍 张姝
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众多独具魅力、独树一帜的自然标识、历史符号、人文名片。
3月27日,从法国巴黎传来喜讯,临夏地质公园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这是甘肃省第三个成功获得世界级“金字招牌”的地质公园。
这一刻,全州上下沸腾欢呼,为申报创建付出巨大努力的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团队喜极而泣,4年枕戈待旦、15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今朝终于梦圆巴黎、成功申世!
世界地质公园,可以让一个地方走向世界,是亿万人瞩目的闪亮品牌和耀眼名片。此次申世成功,必将形成以敦煌、张掖、临夏为重要节点的古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可使临夏建立世界级品牌,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坐落于临夏市南滨河东路奥体中心的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以“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为目标追求,将科普教育核心功能与智慧休闲配套功能巧妙融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立体、动感、亲身体验的形式,勾勒出国际视角与世界地质公园相称的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展示世界临夏、魅力临夏、花儿临夏的窗口。
“成功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这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和科普教育两手抓,深入推进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文化宣传,助力临夏文旅百亿级产业快速崛起,推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临夏地质公园临夏市服务中心主任张玉萍说。
为了迈向这一世界级品牌,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临夏,自上而下,人一我十、奋力攻坚,让一轴地质长卷浓墨重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自此以后,临夏神奇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地质地貌、古老的化石遗迹与完善的旅游设施,将搭乘“世界地质公园快车”,乘风破浪走向五洲四海。
走进临夏市折桥镇,到处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已成为州内外游客休闲观光、鉴赏遗迹、品尝乡村美味的打卡地和新坐标。
作为临夏地质公园社区的折桥村享有“河州美食第一村”的美誉,同时也是“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该村的田园风光、农家美食、“九眼泉”水、盖碗茶等资源禀赋,将“诗与远方”转化为当地群众实实在在的“金饭碗”。
“听到临夏地质公园申世成功,我们很骄傲、很自豪。折桥村作为临夏地质公园社区,一直把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社区文化旅游、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增收作为重要目标,打造一系列地质景点,先后在地质公园内作了4次地质公园宣讲、2次地质公园推介,把科普社区作为提高公园内居民科普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阵地去建设和打造。”折桥镇副镇长喇明义说。
当记者走进地质公园学校——和政县西关小学地质科普活动室时,同学们在开心地庆祝申世成功。“世界的和政,古动物的伊甸园,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巨鬣狗的自述。”“大家好,我是巨鬣狗,我的头颅很大,肋骨很长,我的牙齿巨大而尖利”……惟妙惟肖的视频演示仿佛带大家来到时空隧道,远古的生命奇迹和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逐一呈现,同学们高兴得模仿起来。
“申世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地质科普知识,我学到了临夏新生代化石十项世界之最、四大动物群的知识。如今申世成功,倍感光荣和自豪。”该校五年级学生王子涵骄傲地告诉记者。
作为临夏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以其保存完好、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古脊椎古哺乳动物化石,深受游客喜爱。
“以申世成功为契机,我将继续做好古动物化石资源的宣传推介,走进流动博物馆,到社区、到基层、到军营,到每一个角落,让和政的古动物化石被更多人所熟知。”喜讯传来,该馆讲解员羊蓉兴奋地说,作为一名基层讲解员,她更加明确了以后的工作目标,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为化石活起来和走出去,贡献文博人的一份力量。
申世成功的消息让我州各族群众备感振奋之余,也让大家看到了申世成功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市民李明说:“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啊!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让临夏更具知名度,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临夏的老百姓,它像磁场一样,将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事业蒸蒸日上,临夏经济社会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携手申世,迈向世界。如今,临夏已成功取得走向世界的“金名片”,我们将以临夏地质公园成功申世为契机,让我州自然人文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地质科学知识得到更广的普及,让地质旅游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世界了解临夏,让临夏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