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华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作物萌发的季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播种”是春天里最重要的主题,二十四节气如今仍是指导黄河流域乃至京津冀地区农事活动的“法典”。
京津冀地区的农谚有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说“清明”前后正适合农作物的露天种植,时间上为公历4月上旬前后,“瓜豆”是对农作物的泛指。
开春返青的冬小麦生长迅速,正在等待夏天的收割;此时的农作物除了大豆外,春玉米作为主要品种正在大面积播种。春天已经醒来,土地已不再沉睡,种子纷纷跟着主人到田野安家。老牛木犁虽已远去,但蚯蚓新土仍在当下。那玉米或在麦田里套种,或在大田里漫播,阳光正好下的机声人影,呈现着一幅“闹春”的景象。此时,为北方初夏时节栽植水稻准备的育秧农活儿也正在进行,水田映蓝天的春日图画跃然眼前。
春天里播种的,还有其他农作物。农人们同样要修田做垄,串沟撒种,忙得不亦乐乎。作为杂粮的红薯此时开始栽种,那成垄的秧苗在春风的吹拂下抖擞着身姿;最常见的油料作物花生也已经下种,正在水土适宜的地下等待着萌芽;而农谚所说的“枣芽发,种棉花”——枣树发芽较晚,棉花种植亦晚,播种期要到暮春时节了。
广义的“春天播种”,也应包括“植树造林”。绿水青山是对农田的呵护,春天是一年中最佳的植树季节,此时成活率最高。纵览祖国大江南北气候的差异,国家已把每年的3月12日法定为“植树节”;每年3月20日也是天津市全民义务植树日。
冬去春来,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农耕与种植,描绘出人与自然的互存与和谐。 ——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