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很薄,是薄片饼干。画纸也薄,是两幅儿童画。
饼干与手笔画的故事是两名消防员与两个小孩子的故事,是临夏积石山与定西与武威人的故事,是大爱小爱的故事。
刘伟强是定西人、梁晓天是武威人,都是零零后,都是甘肃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消防员。朱庆颜与朱雅萱是积石山县石塬镇苟家村下安社人,他们原本没有任何交集,因为一次天灾而成为熟悉的人,成为这些日子以来互相陪伴的人。
2023年12月24日,也就是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的第7天,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去积石山县石塬与刘集等乡镇,从最初的担心到村子里的所见所闻,我打消了地震带来的悲观情绪。
在苟家村下安社,一个从乡镇到车行半小时才到的小山村,尽管沿途不时看到房屋倒塌或墙体有裂缝等情形,然而苟家山村的村民们的精气神让我彻头彻尾地坚信信念的力量。
那天阳光暖和,一点不冷。刘伟强和梁晓天因为身穿橙色消防服,在人群中很显眼也很醒目。他俩戴着钢盔帽,忙着搬捐赠的东西。他俩是与总队第一时间19日凌晨赶到地震灾区大河家镇,在大河家镇参与救援忙了几天,然后服从命令到了苟家村下安社,听命社长安排。
村里孩子们在玩耍,他们欢呼雀跃,脸上没有地震带来的惊悚与害怕,他们面对我们很感兴趣,对于活动也感兴趣,积极参与。
刘伟强戴着眼镜,梁晓天略为腼腆一点,他们搬运救灾物资后休息时会抽空与孩子们玩一会,不管是为了缓解疲劳还是尽可能地减少孩子们因为地震造成的负面情绪,他俩很认真,不问不多言,但是与孩子们一起时天性尽显,说说笑笑的,很有耐心,也很温和。
其实,他俩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父母眼里千叮咛万嘱咐的大孩子。
活动告一段落,大家休息,他俩有一点闲了,便蹲在那里,与孩子们一起画画,孩子们也高兴他俩的参与,围着他俩,递蜡笔选颜色,俨然是大同学与小同学的关系。他俩是孩子们熟悉的陌生人,是他们的大哥哥。
我站在一侧,看到画画的孩子们大到十一二岁,小到三岁多,他俩也画得认真,与孩子们说说笑笑。画了一会,梁晓天从工作服里掏出一包饼干,递给一个年龄大一点的男孩,让他分给孩子们。
我偷偷看,观察他俩。我看到他们的嘴皮也是干裂的,目光里是疲惫,双手也脏兮兮的,尽管忙碌时戴着手套,摘了手套,双手沾满了灰尘。
其实,在特殊情况下他俩完全可以悄悄吃了饼干调口味,然而没有。
拿到饼干的孩子,麻利地拆封了饼干,递给身边的孩子后,也递给他俩几片,他们摇头摆手拒绝,但是孩子硬给他俩,他们有点不好意思,双手接了一起吃。他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却看得心里不是滋味。
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天灾因为人间大爱而奔赴到此,忙前忙后,搬运救灾物资,搬卸全国各地送来的物资,他们的目光清澈。如果没有身穿消防服,如果没有橙色标明身份,他们只比我的儿子大两三岁,当同龄人在大学校园里找寻诗和远方时,他们却哪里有险情奔向哪里,成为一抹光亮,成为一座座灯塔,亮在沙漠里亮在废墟与黑暗里。
“中国加油!”我寻声看到他俩在一个石桌上教孩子们写字,边写边说,字字句句铿锵有力,还合影留念。
我小声问一个小男孩,问他害怕不,他说那天晚上害怕,现在不怕,住在帐篷里,热乎乎的,每天和消防员大哥哥在一起,好得很。
一句“好得很”三个字里既是对像刘伟强和梁晓天一样许许多多消防员的喜爱,也是依靠,疼爱与敬仰的目光在积石山下碰撞。
说起朱庆颜和朱雅萱给刘伟强和梁晓天画的画,虽然字迹歪歪扭扭地写着祝福和感谢的话,说会送好吃的给他们。原来,那晚,他俩在每个帐篷巡查时,两个孩子终于等来了他们的大哥哥,高兴地把画了差不多一天的画送给他们,刘伟强和梁晓天起先惊讶,后是感动,觉得所做的都是值得的,挨冻吃苦受累都不算啥,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喊他俩一起吃饭,他们却摆摆手,说不能添麻烦。
两幅画被他俩拍照留念,放在帐篷里生怕丢了,画虽然一般,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奖状是饼干。
前两天又去了积石山,雪野还那么美,一如“消防橙”的激昂,刘伟强和梁晓天还在苟家村下安社,服从安排到服务区帮忙搬运物资,只要苟家村人喊一声,他俩毫无怨言地去做。
他俩像全能的人,帮助、指导、督促村干部,逐门逐户开展解难帮困、隐患排查、卫生整改、心理安抚等送温暖活动,排查安全隐患(用电安全,火炉使用安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还要杜绝群众焚烧垃圾、维持治安、搬运物资及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困难,还有一些小事,帮助老人提水提炭,帮助小朋友完成作业,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等,他俩没有闲着。
他俩是社长的“饼干”,是社长的得力助手,哪里需要无条件去执行,成了下安社的编外村民。
群众从帐篷住进了固定性过渡安置板房,他们与在积石山地震灾区的所有消防员一样,依然住在帐篷。
离开时会舍不得吗?刘伟强和梁晓天默默无语,或许他们舍不得的是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