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刚林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过滤器”,承担着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排除废物和调节水分的重要任务。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促进医疗平等,优化用药实践”,旨在呼吁普及肾脏健康知识,唤起大众对肾脏健康的重视,促进肾病规范诊疗,加强肾脏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肾脏发生病变会带来哪些危害,哪些行为会引起肾病,如何预防肾病……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州人民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室副主任李晓钟。“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至今无法治愈的常见慢性病,很多人发现异常时,已经比较严重了,知晓率和治疗率极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是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李晓钟说,肾脏是生命的“秘密工厂”,它的主要作用总结起来就是7个字——“排毒调盐内分泌”。
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绝大部分废物随肾脏产生的尿液排出体外,通俗说就是排毒(尿)。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通俗说就是调盐。
内分泌功能:肾脏可以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等激素来调节血压。还能够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合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调节钙磷代谢。
肾脏发生病变会带来哪些危害?李晓钟说,如果肾脏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毒素在体内大量地堆积,诱发多种疾病,最终发展成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
泌尿系统:血尿、蛋白尿、尿量减少或无尿等情况,可能还伴有腰部酸痛、疲倦无力、水肿等症状。
消化系统:肾衰竭后体内毒素的排泄减少,毒素蓄积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出现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心血管事件。
呼吸系统:肾衰竭可能会导致体内水液积聚,引发胸腔积液、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其他:慢性肾衰竭逐渐发展,还会对身体各脏器、组织造成伤害,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导致严重感染,可出现贫血或出血倾向,还可能引发尿毒症脑病、尿毒症性心包炎、高钾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那么,哪些行为会引起肾病,慢性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哪些?李晓钟说,糖尿病、慢性肾炎和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许多肾病都是不良习惯引起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饮食:高热量、高盐、高脂及高嘌呤饮食,可能会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脏损伤。
2.盲目使用保健品及滥用药物:现在的药物比较多,尤其是好多保健品、补品,其成分复杂,很多成分都会损伤肾脏,且为不可逆性,盲目使用易导致肾脏损伤。
3.不合理的运动:剧烈运动可以导致肾脏损伤,尤其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锻炼身体,好多人要锻炼肌肉,吃大量含有蛋白粉和肌酸类食物,加重肾脏负担,长此以往可导致肾衰竭。
4.不良生活习惯:经常熬夜、饮酒、吸烟、喝水太少、憋尿,也会导致肾脏损伤。
5.没有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或肾结石、肾盂肾炎、肾积水等泌尿系疾病也可导致慢性肾脏病。
身体出现哪些异常表现或是在提示肾病?李晓钟说,慢性肾脏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尿量过多或过少,尿液呈现出深黄色、浓茶色、酱油色、红色等异常颜色,或出现久不散去的泡沫等;当肾脏受损,则易引发水肿,可具体表现为眼睑浮肿、下肢、脚踝浮肿等;腰部出现酸痛,可能是腰椎或腰肌的问题,也可能提示肾脏疾病,最容易引起腰痛的肾脏病是多囊肾、肾积水、肾结石、肾盂肾炎等;由于毒素蓄积和胃肠道水肿,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乏力等,甚至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
李晓钟说,肾脏病虽然可怕,但可防、可控,大家要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积极治疗基础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让“肾”命更健康。
调整饮食: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避免吃过多的高糖、高油、高脂、高嘌呤的食物,同时也要减少钠盐的摄入。
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不良的作息会对肾脏造成损害,需要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经常性熬夜,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长期不运动或肥胖会影响肾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要适当进行运动,但超出身体极限的运动反而会增加风险。提倡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打太极拳、散步、跑步、打羽毛球等适宜的方式进行锻炼。
避免滥用药物:千万不要自己盲目滥用药物,避免对肾脏造成损伤,尤其是有肾毒性的药物,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剂量。
定期体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发现并去除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有肾脏疾病个人史或家族史的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