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麒 通讯员 王慧娴
初春时节,临夏市南龙碧水苑因冰雪而欢腾,瓦窑迪梦幻乐园里充满生机与活力,游客欢声笑语不断;蔬菜大棚里,各类新鲜果蔬深受顾客喜爱,采摘购买络绎不绝……如今,临夏市各镇、村呈现着一幅幅发展新图景。这些发展图景正是该市近年来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
周末,走进南龙碧水苑,人头攒动。动力区、无动力区、冰雪滑道内人气爆棚,雪地摩托、卡丁车等冰雪与速度融合的项目深受游客欢迎。除此之外,还有雪地秋千、雪地攀岩、雪地小滑板、雪地自行车等冰雪娱乐活动,让前来游玩的小孩和大人都能在冰天雪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据南龙镇王闵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华介绍,春节假期,南龙碧水苑日最高客流量超3000人,极大地带动了产业发展。作为“党建+六变”模式探索发展的成果,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方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让王闵家村成为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天地。“近年来,王闵家村按照因地因村施策的原则,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南龙碧水苑冬季游乐园截至目前共计收入5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游乐、餐饮等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夯实根基。”张文华如是说。
城郊镇的瓦窑迪梦幻乐园,也是人头攒动。孩子们热情高涨,尽情嬉戏,有的坐于蘑菇云上往复摆动,有的攀爬于网格绳上勇攀高峰,还有备受大人小孩喜爱的“双龙秋千”、彩虹滑道等游乐项目,让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瓦窑迪梦幻乐园负责人覃文浩告诉记者:“我们从开园到现在,特别是春节假期,每天游客达8000多人,日最高营业额达3万元左右。”瓦窑村主动找症结、补不足、想点子、谋发展,按照因地因村施策的原则,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还带动了村民就业。
近年来,临夏市坚持党建引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依托各镇村特色资源与区位优势,整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积极推行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资产变资金、服务变财力、园区变景区、零散变集聚的“党建+六变”发展模式,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