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栖
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我有了更多与老同事、老同学和老邻居相聚的机会,其乐融融。然而,这样的聚会中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有些人会刻意打扮,过于追求别人的赞赏;有些人喜欢夸夸其谈,抢风头,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还有些人总是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刷存在感,担心别人忽视自己。他们常爱打探别人的隐私,对自己的事情却百般掩饰。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人常常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了帮助这些人摆脱这一困扰,丹尼尔·亚蒙提出了“18/40/60规则”。这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脑健康医生认为:当一个人18岁时,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40岁时,不太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到了60岁,会意识到其实没有人关心自己的私事。他建议我们停止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专注于自己真正渴望的事物和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
那些介意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往往患有社交恐惧症或对社交情境感到不适。他们常常觉得别人在评价自己的外貌、服饰、谈吐等。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寄居在自己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中。我们不应该让别人的议论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想法和直觉。把自己的言行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这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老人一旦不再担心别人的看法,那些多虑、消沉、烦忧甚或抑郁的情绪很可能会消失。
无论是18岁还是40岁,抑或60岁,人们只会关心他们自己的事情,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生活目标行事。正如马克·鲍尔莱因教授所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在意他人的议论,因为他人根本无暇或不屑在意我们的事。即使他人说三道四,也任由他们去。我依然是我,快乐过好每一天!
最后,援引著名演员游本昌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有必要攀比;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有必要模仿。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疑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太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摘自《讽刺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