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2月14日

震不断的生命线

——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抗震救灾纪实

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在临大高速公路行驶

道路抢修

本报记者 马麒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道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救援大军亟待开进,受伤群众亟待运出,一条条公路就是一条条生命线,抢通保运成为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此间,临夏州、甘肃省乃至全国交通系统和运输企业快速反应、倾力相助,构筑起了一条条坚实的生命通道,演绎了一幕幕与天战、与地斗的感人场景。

抢通——以最快的速度

交通是生命线,交通不通,人员、物资、设备进不到灾区,全国人民支援的善款、奉献的爱心到不了灾区,救灾无从谈起。

地震发生后,州交通运输局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安排部署,在省、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下,闻令而动、迅速反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即启动公路交通抗震抢险救灾Ⅱ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成立抢通保畅组、运输保障组、交通秩序组和核灾定损组等工作专班,组织抢险人员60名,连夜赶赴灾区一线开展公路抢险和保通保畅工作。同时,及时发布积石山县地震灾区车辆出入路线示意图,设置沿路指示和警示标志,增加执法人员30人,引导社会各界救援力量安全快速到达灾区,提醒过往车辆谨慎驾驶,做好低温冰冻雨雪天气条件下公路抢险保通应急工作。

星夜兼程、昼夜奋战。2023年19日凌晨2时30分,作为第一支到达震中的公路救援力量,临夏公路抗震救灾突击队抵达后一刻不停,立即投入到受灾村道的抢通作业中。而位于震源所在地的积石山县公路段,40余名职工在收到单位集结抗震抢险的号令后,全部紧急赶回单位,其中,8名职工家中在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1名职工家中房屋倒塌,但他们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全部奋战在零下14摄氏度的道路抢通一线。

“柳沟乡袁家村道路抢通!”

“大河家镇康吊村道抢通!”

……

“截至19日凌晨5时,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全部打通;19日上午11时,24条、30公里的农村地震损毁公路全部抢通。”州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建军介绍,地震发生后,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赶赴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大河家镇等8个受灾严重的乡镇,连夜排摸乡村道路,哪里受损就往哪里冲锋,竭尽全力打通救援道路,全面抢修受损严重的“生命通道”,为震后救灾提供了全面的交通保障。

2023年11月12日建成通车的临大高速公路,成为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运输的“大动脉”,一支支救援力量经过畅通的高速公路和乡镇公路进入灾区,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在积石山县汇聚成了一股滚滚暖流。

保畅——尽最大的努力

随着各地各类救灾物资特别是群众安置活动板房等大型物资运抵灾区,救灾通道车辆拥堵、农村公路部分路段通行不畅、救灾车辆错车困难、影响物资转运等问题随之而来。

2023年12月20日晚10时,省交通运输厅召开会议,部署“零点行动”,利用夜间救援车辆较少的有利时机,迅速调集力量,争分夺秒对灾区农村公路全面排危拓宽,以满足大型救援物资车辆通行。随即,“零点行动”迅速展开。

2023年12月21日的积石山县,气温已低至零下15摄氏度。夜晚,伴随着微弱灯光,机械轰鸣声、铁锹翻动的声音,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抗震救灾突击队员们来不及卸下劳累了一天的疲惫,又投入到石塬镇秦阴村乡村道路拓宽及增设停车带、临时停车场的相关工作中。抢险队员马向东是一名老党员,他话语不多、作风硬朗,抢险救灾实战经验丰富,2022年曾带领抢险队驰援甘南夏河泥石流抢险,出色完成了任务。在这次“零点行动”中,他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用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带领队员们顽强战斗。

根据救援工作需要,省州交通运输系统争分夺秒、及时调动应急储备运力(客运车辆、货运车辆、机械设备)3031辆,以昼夜不停、循环运输、错峰施工、交替作业等方式,全力参与道路抢通、板房运输和群众转运工作。

随着“零点行动”的持续开展,山区的路宽了、平了,一辆辆满载着救灾物资的大型货车顺利上山进村。

核查——以满满的诚意

第一时间开展核灾定损对明确灾情、确定灾后重建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震发生后,在省交通运输厅专家团队的组织下,省内6家勘察设计单位、160余名技术人员,对我州6个县市乡镇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进行了详细的摸排调查,并开展重点路段次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识别与诊断,防范灾区余震和其他次生灾害。按照“应核尽核、应统尽统、客观真实、有理有据”的原则,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分级分类连夜对全州公路桥梁、隧道、涵洞、交安设施及公路沿线次生灾害同步开展灾毁核查和检测评估,建立灾损台账,及时将灾损数据录入数据库,确保底数清楚、资料完善,数据精准。经全面核查,全州受损道路577条、1411公里,路基塌方662万立方米、路面损毁477万平方米、防护损毁17万立方米、隧道受损10座、桥梁受损31座、涵洞受损173道,涉及全州100个乡镇、389个建制村。

成立临夏州“12.18”地震灾后重建交通领导小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奔赴一线,对灾后重建道路桥梁现场实地踏勘统计,按照“聚焦积石山、突出‘8度区’、兼顾影响区”的原则,以“逐步完善灾区公路网布局,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为总体目标,落实乡村振兴“新三通”政策,对标对表,科学精准,制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库,编制灾损道路交通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杨建军表示,后续将主动跟进汇报衔接,把项目建设作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把灾后重建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与交通路网大畅通和农村道路微循环相结合,全力加快灾后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同受灾群众一道建设家园,坚决打赢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攻坚战。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维护畅通,保障运输,万众一心呵护一条条生命通道,交通人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的事迹和精神,伴随着抗震救灾这场重大战役,深刻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目前,救灾工作仍在继续,被毁道路需要重修,还有大量的桥梁、隧道等需要加固,任务十分艰巨。我们相信,经过长期摸爬滚打的交通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一定能够为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 2024-02-14 ——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抗震救灾纪实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8454.html 1 震不断的生命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