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琼洁
这是一次几十年不遇的地震灾害,也是一次见证我州消防指战员素质的大检阅。
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我州消防指战员听令而行,星夜赶赴灾区一线。哪里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勇于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界限,全力以赴奋战在抢险救灾、抢救生命的最前线,用坚定逆行的“火焰蓝”力量将使命高高举过头顶。
“积石山大队、积石山大队,请立即收检装备器材,火速赶往震中组织救援。”“前突小队立即赶赴积石山方向了解受灾详情,支队地震救援搜救队向积石山方向机动挺进,各单位携带救援装备立刻出动……”地震发生后,州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郭凯民冲进指挥中心,果断下达行动命令,全州160名指战员组成的消防救援力量向震中出发。
对于每一个消防战士来说,这注定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到达震中后,州消防救援支队前方指挥部进一步汇总、分析、研判受灾情况和被困人员信息,将救援人员分为10个小组,全力以赴展开救援。
灾区的情况远远超出了想象,沿途大量道路中断,车辆无法进入,只能由轻型救援队徒步数公里组织救援。
连续数十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全体参战消防指战员营救被埋压人员51人,转移疏散被困群众216名,搜索房屋,排查危房,摸排受灾重点区域,清除废墟淤泥,充分发扬了连续作战、战之必胜的过硬作风。
积石山的冬夜寒风凛冽,体感温度达到零下20℃。我州消防指战员始终坚守在救援最前线,无视余震中房屋倒塌的风险,逐门逐户排查搜索被困人员,用双手挖通“生命通道”,用身躯撑起“希望之墙”。
19日14时,刚刚结束搜救工作的州消防救援支队迅速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精准研判灾情,火线调整部署,所有力量直指两项任务——“搭帐篷”“寻煤炉”,要求只有一个字——“快!”
支队消防指战员转战大河家镇陈家村、周家村等安置点,90余名党员骨干带领攻坚组冒着严寒投入新的“战斗”:在建筑废墟中搜寻搬运煤炉,紧急搭建帐篷。
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后,州消防救援支队迅速投入灾后安置和消防安全服务任务中,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共搭建帐篷500余顶、转卸物资8万余件、集中摸排建筑380余栋、清淤2100余立方米、开展助民服务190余次。同时,支队135名前置执勤指战员进驻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和大河家镇高速服务区,为安置点群众“零距离”护航,将在震后危房中抱团点柴火避难的11名儿童、2名老人转移至8公里外的安置点;
连夜把陈家村一名身体不适的孕妇紧急转运至医院;在陈家村,党员突击队员化身“面点师”“理发师”;在韩陕家村废墟,为高三学生寻回身份证和带有考试信息的手机;在周家村安置点震后第一个清晨,修复旗杆并升起了国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消防指战员的身影。无论是驰援抢险救灾一线、转移受灾群众,还是支援灾后重建,我州消防指战员发扬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和人民群众一同构筑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坚固防线。
永靖县刘家峡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士司陈敏在地震第二天进入救援一线,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一处群众被困现场,只见房屋倒塌,得知2名人员被困,但只看到1人被埋压,另1人未发现踪迹。作为消防站的骨干力量,司陈敏与指挥员商讨,迅速制定搜救方案,边指挥大型机械吊升脱移被埋压人员上方房梁和大型障碍物,边使用液压剪扩钳切除转移周围障碍物。经过十多分钟的清理,在第1名被困人员怀中发现第2名被困人员,原来是大人在危难时刻将孩子护在身下。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后,队员们迅速刨挖周边散落的砖石障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解救,2人成功被转运。在距离此搜救现场不足20米的地方,同样有2人被困,司陈敏和队员连续奋战,立即投入到了第二场救援中……
在抗震一线,像司陈敏一样不畏艰险的消防战士比比皆是,在积石山寒冷的夜晚里,一件件、一桩桩救援故事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温暖和感动。
“火焰蓝”奋不顾身的救助行动,让寒冬的灾区充满了“大爱”的温度。一幕幕英雄壮举直抵群众心底,周家村的孩子们为正在救灾的消防指战员送来了“我们没有超级英雄,但有消防员”的漫画和“长大了,我也要成为你”的感谢信,各安置点群众为驻点的消防指战员送来锦旗致谢。
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消防指战员始终与灾区群众风雨同舟,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燃起群众重建美好家园的新希望。在抢险救援一线、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他们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