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2月10日

赶年集

◇陈进坚

我出生在西北农村一个恬静而又美丽的小山村里。那里民风淳朴,生活安适,一直流传着赶集的古老习俗,把每个月带三六九的日子定为赶集日,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要数腊月赶集啦!

在我的记忆中,赶年集是奢侈的,也是让人心潮澎湃的。父亲常说不赶年集,就不算过年。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早上,太阳还没有露出半边脸,母亲就已经备好了早饭,做好了赶年集的准备。待茶足饭饱后,父亲和母亲收拾好行囊,领着我融入去赶集的队伍。黑压压的赶集队伍像一条长龙,翻山越岭,浩浩荡荡地向县城方向移动。谈笑声伴着尘土飞扬,驱散了腊月的清冷。

县城农贸路一带宽敞又繁华,是赶年集的主阵地,其中农贸路市场最为热闹。集市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纷繁。大大小小的摊位错落有致,像一朵朵红色的花朵绽放在道路两旁。街头巷尾充斥着一片红,物美价廉的年货令人目不暇接。家家店铺前货积如山,店主忙得不亦乐乎。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震耳欲聋。我们在人流中走走停停,父亲拿起这个看看,母亲又端起那个瞧瞧。对联、福字、年画、中国结、红灯笼、烟酒这些都是父亲最感兴趣的,蔬菜、调料、肉类这些都是母亲流连忘返的,对我而言,最有吸引力要数糖果和烟花爆竹了。母亲一边紧拉我的手往前走,一边不断的叮嘱我,“跟紧点,别走丢了”。我们随着人流一边慢慢挪动,一边打量着感兴趣的商品,询问价格,讨价还价,挑拣最合算的年货。从农贸路走到大河路,从下街口走到上街口,自由自在地走着、瞧着,提前感受着新春的气息。父亲置办年货时,母亲还要领着我到供销社挑选新衣服,她不时地拿起挂在货架上的新衣服,在我身上比对一番,或者干脆让我穿在身上,她左看看,摇摇头,右瞅瞅,又摇摇头,要挑选很长时间才离开。母亲心眼细,品味高,总能为我买到称心如意的衣服。

黎明街一带香气袭人,各种小吃摊星罗棋布,长条桌凳摆得整整齐齐。吆喝声、炒菜声汇聚成一首美妙的交响乐,透着浓浓的烟火气。临夏酿皮、河州包子、发子面肠、河州牛杂碎等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吸引着赶集人入座品尝,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来往的宾客。父亲会要上三碗热气腾腾的牛杂碎让我们一家三口大饱口福,疲乏缓缓消散,美味滑过舌尖的感觉让我回味无穷。

随着时间的流逝,集市上的人犹如潮水般慢慢退去。那时,我们的年货也办的差不多了。日落时分,街面逐渐恢复了宁静,我们融入回家的队伍,踏上来时的路。一股又一股人流向四面八方涌去,有肩扛的、手提的,每一个人像打了胜仗的战士,露出满足的笑容,渐渐消失在暮色中。

很多年过去了,父母已步入暮年,顶着风雨悉数着暮光。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购置年货也比以前方便了许多。每到腊月,看到黑压压的赶集人,儿时赶年集的美好片段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在我的梦里,甜甜的,美美的,不断勾起我对老家的深切思念和对乡下父母的无限牵挂。

--> 2024-02-10 ◇陈进坚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8279.html 1 赶年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