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2月07日

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全州统一战线抗震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赵好飞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想方设法向受灾群众捐赠各类救援物资;千千万万名志愿者化身“逆行先锋”,真情参与到抗震救灾的生命接力中……心手相牵,患难与共,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家国情怀。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我州各族群众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职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凝聚了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谱写了一曲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民族团结之歌。

紧要关头冲锋向前

灾区群众的安危冷暖、所思所盼,始终是各族干部群众的深切牵挂。危难时刻,手足情深化作一个个挺身而出的身影和一句句壮志豪情的话语:支援一线!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我州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州委、州政府迅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建专项工作组,抽派精干力量,组织应急、公安、交通、通讯、卫生等部门第一时间奔赴地震中心乡镇,争分夺秒进行救援。

“赵师傅,快,赶紧往积石山走!”地震发生后,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丁攀迅速带领两支抗震救灾突击队向重灾区柳沟乡和大河家镇挺进。

积石山公路段40余名职工在收到集结抗震抢险的号令后,全部连夜回到单位投入救援一线。装载机的轰鸣声划破夜空,一处处塌方被清理,一条条道路被打通。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地震发生后,我州各方力量迅速汇聚,一条条信息在微信群滚动刷屏、一通通电话在寒夜穿梭交织、一项项措施在密集调度中落实落细,民族团结伟力再次显现。

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马超第一时间奔赴刘集乡,调督救援工作、了解群众实际诉求、现场解决困难问题,州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建多、马凌鹏带领8名党员干部奔赴灾区,开展抢险救灾和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自2023年12月19日以来,州委统战部先后有24名党员干部以不同形式到积石山县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根据州上安排,州委统战部包抓刘集乡阳洼村,王建多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带领部机关4名党员干部与各方救援力量,一直坚守一线进行抢险救人、转运伤员、安置群众、发放物资、心理疏导等工作。特别是协调在一社、二社安置点设置了文化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和公共厨房、开水间、洗衣房、淋浴间、爱心理发室等,为受灾群众提供了生活便利。

在震后的日子里,始终冲在灾后重建最前线的干部们,被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中。“有了像王建多同志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心里很踏实,虽住在板房里,但吃得好、睡得好。王书记对我们的吃喝、取暖等各方面问题,考虑得很周到,现在我们啥也不缺。”阳洼村一社村民韩明旺说。

经历风雨更加团结

面对灾情,我州各族群众也表现出积极面对、团结互助的良好风貌,从刚开始的抢险救灾,到后续安置与复工复产都展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贴切温暖。

刘集乡团结村有保安、东乡、撒拉、汉、回、藏、土、羌8个民族,是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村”。长期以来,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地震发生后,村党支部书记韩凯迅速组建一支由党员带头、年轻人为主的“团结小分队”,帮忙安置群众、分发物资。“这支小分队参与了疫情防控,这次又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在特殊时期,大家团结一致、共渡难关。”韩凯介绍道。

“我们可能上不了救援前线,但可以尽点微薄之力,不能让那些来帮助我们的人饿肚子。”“有没有愿意和我一起去积石山县做爱心餐的?”地震当晚,广河县青联委员马彬在微信群里发出号召,员工纷纷响应,分头准备简易炉灶、面粉、牛肉等物资,连夜赶赴灾区。于19日早上9点赶到大河家镇安置点,生火起灶制作爱心牛肉面。

“这碗热腾腾的爱心牛肉面,真是暖心。相信有政府的支持,有救援人员的帮助,有村民们的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村民马文武感慨地说,灾后的这顿饭,大家吃得很香,也很难忘。

“中华民族团结一致 同心共建新家园”,这是石塬镇肖红坪村安置点上悬挂的横幅,也是各族干部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精神面貌的体现。走进76岁老人樊正德家的板房时,屋内暖意融融,生活物资一应俱全,墙上还贴着一张“民族团结”主题的新年日历。“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这次天灾,共产党顶住了塌下来的‘天’,我们才能安心地在这里生活。”老人感叹不已。

阳洼村五社有回、汉、保安、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在搭建活动板房时,五社队长曹兴武主动把自家的地让出来,用于板房搭建,让少数民族群众安心居住、温暖过冬。

这样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感人画面每天都在上演。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精神成为临夏的主旋律。州委统战部还协同州民委,在全县所有安置点悬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横幅,在所有活动板房张贴民族团结日历,各级干部在入户宣讲政策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定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信心决心。

心手相连共渡难关

地震后,前往积石山县的公路和高速上排起了长龙,来自各界的救援力量及爱心捐款、捐物源源不断地涌向积石山县。

百益集团捐赠价值118万元的救援物资驰援积石山县;甘肃明丰集团捐款100万元,并购置价值21万元的折叠床、被褥、防寒服等救灾物资;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捐赠100万元,并购买价值29万元的火炉、棉大衣等物资……一家家企业慷慨解囊奉献爱心,一批批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抗震救灾在哪里,统一战线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地震发生后,州委统战部第一时间向全州统一战线发出倡议,广泛动员统战对象,积极踊跃向震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贡献力量。全州统一战线的爱心援助就如春潮涌动、滚滚而来,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主动作为投身抗震一线,统战成员用自己的大爱付出,诠释着风雨同舟的社会担当。

一呼百应。“灾区需要我们伸出援手。”各统战组织、团体立即行动起来。截至2023年12月29日,全州统一战线共捐款捐物3422.05万元。其中,民营企业界和商会组织2880.94万元,宗教界人士431.02万元,各民主党派10.88万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92.78万元,归侨侨眷5.2万元,台胞台属1.23万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携手前行的深厚家国情怀和强烈责任担当。

情系家乡。今年33岁的妥占龙,多年前为了生活独自到浙江省某地打拼。得知家乡发生地震,他通宵干完店里的活,匆忙送孩子上学后,从银行取了2万元直奔当地政府,只说了一句“给甘肃的捐款”就走了。后经当地工作人员通过登记的办事信息与他取得联系,他也只是说:“我还年轻,还能再挣钱,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家乡人民早日渡过难关。”短短数语,道出了一个在外游子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情怀。

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抗震救灾,再一次彰显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伟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正是积石山县各族群众重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希望所在、信心所在和力量所在。

--> 2024-02-07 ——全州统一战线抗震救灾纪实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8104.html 1 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