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刚林
春节即将来临,人们外出旅游、走亲访友,人群流动频繁,近日,州疾控中心发布2月健康提示,提醒大家本月气温低,可能出现凝冻,要警惕各类呼吸道疾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
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时期,加之春节临近,群众乘坐密闭交通工具,参加各类集会和聚会,流感发病风险增加。
健康提示
(1)年龄在6月龄以上有意愿接种且无禁忌证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减少疾病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当前我省新冠感染仍维持在较低流行水平,但春节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较大,新冠感染风险增加。
健康提示
(1)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按条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
(2)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
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除了新冠外,冬季常见的疾病包括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风疹等,应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和重点环节防控。
健康提示
(1)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不要接触病禽、病畜,远离禽鸟,尽量不去禽类屠宰市场。
(2)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并减少接触他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心脑血管疾病
临近春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加上天冷,多数人喝水比平时要少,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健康提示
(1)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晚上睡觉要注意保暖。
(2)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3)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应减少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4)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5)定期体检或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不可突然减量或停药。
(6)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健康提示
(1)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良好生活习惯,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3月份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健康提示
(1)家庭生活中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应安装较好的通风管道,并将管道与墙壁密封严实,防止一氧化碳倒灌回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购买强排式燃气热水器,并且不要安装在浴室内;避免洗澡时间过长,在洗澡时保持一小扇窗户通风。
(3)停车时不要紧闭车门车窗长时间使用暖气。
(4)如发现可疑患者,应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同时叫救护车,及时送往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