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2月01日

震中日记

◇赵利强

甘肃省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我于19日下午从兰州中川机场接了北京来的几位媒体老师,心急火燎向积石山方向奔去。本来部门已经有张兰忠副部长先我一步深入到了震中参与救援报道工作,结果媒体记者比我们想象中到来得更及时,单位临时决定也让我留下来在大河家配合宣传。

前前后后整整10天,我一刻都没有离开过震中大河家。10天的时间里,这个昔日茶马古道上的繁华小镇,牵挂着无数国人的心。这里每天都发生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每天都有令人难忘的画面定格,“中国速度”“中国担当”“中国大爱”……点点滴滴,涓涓汇集,大河奔流,无坚不摧。

2023年12月19日 震后第一天,大河家,晴

根据中铁二十一局党委的安排,宣传部要随同总部相关业务部门深入积石山抗震救灾前线。因为早上和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个项目的讨论,张兰忠副部长先期前往。

我在办完早上的事务后,和二公司党委工作部杨发仁部长带车去中川机场接了工人日报社的摄影记者王伟伟、中国青年报记者尹海月之后,于夜色中走兰海高速公路奔赴大河家。

虽然已经华灯璀璨,一路上兰海高速上的车流比白天还要密集。“中国石化救援”“中铁二十一局与积石山共进退”“小丫公益”“甘青人民一家亲”等车辆川流不息。

李师傅驾驶着别克商务风驰电掣。先到达的同事提醒李师傅车辆一定要加满油方可进入大河家。我们在最后一个服务区——积石山县服务区洗车加油。加油站里各类救援物资车都在进行补给。两辆polo车后箱玻璃上贴着“伊兰集团抗震救灾物资车”,编号分别为7和8,他们至少是一个小车队。

从大河家收费站下高速后,便来到这个茶马古道必经的小镇大河家。透过车窗,外面一片漆黑。车辆第一次拐弯的时候,我们发现临街倒塌的商铺、房子,碎砖瓦片也涌到了街道上。沿街道右侧一字停放着消防车,车灯明亮,望不到头。穿着红色消防服的消防员如同一团火在街道上急促移动。

我们预判,虽然震级不算高,但受灾程度十分严重。

中铁二十一局大河家项目部也是中铁二十一局积石山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我到了才知道,两位主管领导分别从新疆、湖北出差赶到积石山。

领取了任务,我们宣传组召开小组会议,与到达并入住的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的记者见了面。

入住的添源酒店是新近落成投入使用的,在本次地震中纹丝未动。我们进了房间,发现茶几是倒立在地上的,下边还压着一只瓷烟灰缸。60公分的圆形茶几能被震得倒立,足见地震的强度。

一夜和衣而眠。

2023年12月20日 震后第二天,梅坡村,晴

早上7:30,大家在大河家项目部吃了烩菜。

我们乘坐李师傅的车前往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梅坡村。

出了项目部大院,大路两边全是挂着“中铁二十一局驰援”的平板汽车,上面满载救灾物资和活动板房。

我问项目部的马小虎右侧是什么河,他说是黄河。我忘记了大禹导河积石的典故,也忘记了被文献记载为“大河”的就是黄河。只是觉得这儿的河面河床并不宽阔,河水又如此清澈。

过了黄河桥,按导航行驶,有一段开阔的路面上全是厚厚的黄土层。马小虎介绍,这是19日凌晨,项目部的28名职工在震后一个半小时就参加到救灾中来,这段路被边坡滑下来的土给堵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道路抢通。

到了梅坡村委会大院,满院子的受灾群众正排队在周穆兰牛肉面帐篷前领取免费供应的热气腾腾的牛肉面。

而大院的右侧,身着橙色工作装的中铁二十一局职工正在紧张有序地指挥调度,搭建活动板房。

我问了现场负责人四公司临夏公司负责人党振峰,他说这个院子受面积限制,计划搭建36间活动板房,用于安置梅坡村在本次受灾中的老人和小孩。中午12点之前有望搭建完成。

上午10点左右,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栏目组的记者带着小型转播设备来到了现场,中午12:00的直播连线,让全国的观众了解到积石山县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入住防火、温暖、安静、干净的彩钢板户里。

当天下午,梅坡村的部分老人和孩子入住板房。板房里炉火熊熊,老人露出笑脸,孩子嬉戏打闹。

2023年12月21日 震后第三天,梅坡村,晴

凌晨4点,梦乡中的我被楼房强烈下坠感惊醒。几分钟后,手机提示大河家发生4.0级地震。我翻身坐起,在手机上编辑这几天的记录。一直到早上6点才有睡意,睡了一个多小时又起来。入住的地方依然没有暖气、水,我用瓶装水刷牙。

早上7:30,陪中青报甘肃站马站长吃了一盒烩菜后,于8:00到达梅坡村,我看了36间板房,已经全部入住。不怕冷的孩子们在两条通道间来回奔跑玩耍,他们的笑脸上,丝毫看不到灾难的阴影。

央视甘肃站得知梅坡村是本次积石山县第一个建成灾后群众安置点的信息后,于早上9:00安排一行6人的采访团来到此点。张鸿博、王妍老师一行带着央视转播车来到了梅坡村委会大院。他们开始了机位部署,与已经入住的受灾群众交流,了解他们入住以来的起居生活,撰写文案,一气呵成在中午12:00的午间新闻直播连线。

从周穆兰牛肉面供应点为他们提来了牛肉面,王妍、马丽两位出镜记者还在不停地撰写下午的采访文案。因为不具备办公条件,只能将笔记本电脑放在折叠床上。

在梅坡村,为了准备晚上21:30的“新闻1+1”,媒体人一直来回奔波在板房与搭建者之间,采写镜头,组织文字。即将入九的时节,高海拔、低气温,他们的睫毛上挂着霜花。王妍老师的靴子中午时还是覆盖着厚厚的黄土,下午则已经被田地里的泥巴糊了个面目全非。采播结束后,他们才收拾设备,乘着月色,返回驻地。

央媒的记者一直是我敬仰羡慕的,这次近距离与他们工作了一整天,才知道他们工作背后的艰辛。

2023年12月22日 震后第四天,梅坡村,晴

冬至。因为提前与二公司、五公司联系安排,今天要为梅坡村2社、4社两个安置点已经入住的受灾群众提供水饺。我于一早来到这两个社,看了锅灶的搭建,一切就绪后回到了砖厂安置点。

这个点要搭建166间板房,是梅坡村最大的、最方正的一个安置点,央视要在这儿设点做慢直播,一整天的时间。

负责施工的二公司有五六十人集中在这个安置点。

我们来到二社水饺供应点。听二公司党委工作部杨部长说,400公斤的水饺供不应求。因为前三天一直是方便面、牛肉面,今天听说供应水饺,味道又好,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都敞开肚子吃。我们看到,已经下午2点多了,还有很长的队在等着吃水饺。

二社的负责人为我们提前准备了6份水饺,我们来到了喇英梅家。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家庭。喇英梅的父亲早几年前因病去世,母亲双目视力很弱,这个瘦高个的女孩在15岁初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了,弟弟小时候患过脑瘫。在这次地震中属于困难的家庭。

我们在吃完饭后,帮助这家人又搭起了一张折叠床,并将火炉移动了位置,让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大一些。

喇英梅的母亲给我们拿出来她家的手抓肉、油香,闻着很香,可谁又舍得去吃她们家的饭菜。

下午,我将这里的情况给在妇联工作的朋友说了,她让我将喇英梅的电话留给她,说让县妇联将其纳为关爱对象,以便近期给她安排一些技能培训。

从积石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传来消息,明天有中央领导要来视察甘肃的抗震救灾工作。直到夜里11点,还有省州县上的各级领导在梅坡村砖厂点检查安置工作。

2023年12月23日 震后第五天,陈家村,晴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赴积石山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陈家村是本次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子之一。陈家村安置点也是由中铁二十一局搭建,说是总理要在这个点看望受灾群众。

我和央视的王皓等老师在陈家村录制节目。陈家村安置点上,这里建成了三排整齐的活动板房,部分群众已经顺利搬入。“地震发生后,救灾帐篷可以解决一时寒冷。但是放眼更为长期的安置工作,只有抓紧让群众住上‘像样’的活动板房,我们心里才能踏实点。”负责这个点建设的四公司临夏分公司负责人党振峰,此刻还在安排工人抓紧处理安置点的细节。

党振峰表示,12月21日,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已经在该安置点用时30小时,完成了302间活动板房搭建,这个安置点将安置1300多人居住。

下午13:08分,李强总理一行来到安置点,我们在安置点近距离听取了总理关于灾后重建、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的要求。总理对受灾群众的十分关心。有一个细节,当他看到火炉的排烟管从窗户伸出来,虽然排了烟,但却有半扇窗户因为烟管占据,留下十几公分的缝子透着风。他当场给随行人员说,可否与厂家协商,做好排烟工作,防止煤烟中毒的同时要做好挡风。

在社区的服务帐篷区,总理与中铁二十一局参建抗震救灾的干部职工进行了交流,给予肯定的同时勉励大家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在灾后恢复重建的现场,一家家企业、全国各地的支援力量,用“中国速度”展现着“中国力量”,也用“中国温度”呵护着位于西北的这座小城。

2023年12月24日 震后第六天,陈家村,晴

今日得空闲。一个人来到陈家村入住的群众家了解情况。

三社村民马祥辉住在12号简易房,一家三代五口人。他刚从取煤点领了两袋炭回来,开口就说:“党和政府好呀,我们有人管,啥事都给我们考虑得很周到。”入住活动板房前,他们和其他受灾群众一样,被安排在村委会广场的帐篷里,安置点设施一应俱全后,他们当天早上搬了过来。有水有电有电热毯,也有火炉,屋子很暖和。“我在青海的项目工地打工,算是同行,还是你们中铁二十一局这样的单位有实力,这才几天,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房子。”马祥辉非常感激。

天寒地冻,安置点第一排左侧的水渠里,已经结了十几厘米厚的冰。在靠近水渠的两处活动板房临时取水点里,炭火熊熊,崭新的水池,锃亮的水龙头,电热丝保温层将自来水明管包裹得严严实实。拧开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哗哗哗流出来。

水房右侧墙角边,类似茶几一样的条桌上,不锈钢电热水桶的指示灯显示“加热”,掀开水桶盖子,桶里的水冒着热气。现场测试的三公司水电施工负责人赵嘉庆说:“水龙头试水过程中,一位受灾群众进来洗手时边洗边哭,没想到一搬来就有自来水和热水,真的很方便。”

当地海拔在1800米以上,给水管道埋深和保温至关重要。外侧又是田地,水房里盥洗后的水都排到了外侧的田间,怕水管道冻裂,赵嘉庆组织工人正在加固管道,改排污水。

“我们尽可能考虑得细一些,免得正式移交社区管理出现这样那样的麻烦,影响受灾群众的生活”。赵嘉庆一边干活一边说。

2023年12月25日 震后第七天,大河村,晴,大风

今天,甘肃省举行积石山6.2级地震遇难同胞悼念,默哀仪式在大河家镇大河文化广场举行。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代表、甘肃省州县代表、解放军武警官兵代表、民兵代表、公安民警、消防和应急救援队伍、医护人员、志愿者代表和基层群众代表共100多人参加。防空警报鸣响,大家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肃立,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

上午10:30仪式结束,突然狂风大作,顿时大河家黄尘扑面。大风一直肆虐到下午4点以后。在入住的房间里,我将这七天以来的采访记录加快整理,形成文字,传送给内外部媒体。

随后,我来到了大河家项目部调度室,与李昕、王旭龙交流,了解90、00后们在本次抗震救灾中的一些表现。

李昕给将他们帮助四堡子村搭建帐篷的经过讲了很长时间,18个小时,水米未进,没有休息,实在坚持不住想回项目部补充能量,路上被一个8岁的女孩叫去帮忙,结果大家不约而同、毫无怨言地去帮小女孩家搭建了帐篷。这一干又是一个多小时。

谁能想到,00后的王旭龙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表现得十分亮眼。这个在地震中受到惊吓的孩子,稚气未脱,在后来的调度和后勤保障中,在李昕的带领下,从震后惊恐中恢复过来,独当一面,为安置点的同事送餐,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

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人的成长,也是需要历练磨炼。

2023年12月26日 震后第八天,梅坡村,晴

油锅里下入火锅底料,“嗞啦”一声,香味瞬间蹿了出来……积石山县大河家梅坡村陶兰兰一家在活动板房里煮起了火锅。

前一天,他们一家刚刚搬进了活动板房,收拾整齐后,决定今天给“新家”一个仪式感。

下午,陶兰兰在炉子上炒制火锅底料,父母哄着小孙子,丈夫在准备餐具,妹妹在洗菜,烟火气充满了整个小屋。板房里被收拾得干净整洁,还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对着大门的墙边是餐厨区,依次摆放着菜板、水桶,角落里还放着陶兰兰父亲从家里搬出来的冰箱;餐厨区对面是客厅区,印着花纹的电视柜为板房增色不少;门口烧着炉子,炉子上的水壶冒着热气。

板房外十几米处,小朋友们三五成群,跳绳、骑车、唱歌,玩得不亦乐乎。再往前走,还有公共卫生间、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物资分配点等配套设施,保证受灾群众生活安全与便利。“搬进板房后就可以自己做饭,不用再麻烦解放军、志愿者,他们已经帮了我们很多。”陶兰兰说,一家人平平安安,接下来就要自力更生,努力开始新生活。

在马满苏热家两间向阳的活动板房里,炉子上的水嗞嗞作响,案板上,切好的土豆块、胡萝卜片、蒜苗节整齐地摆放在碗里,干净、温暖,三个孩子在屋子里席地而坐,玩着游戏。“你们中铁二十一局太好了,给我们建的房子又干净又暖和。”从门口照射进屋子的阳光洒在两盆绿意盎然的绿萝上,这是他们上高二的女儿从受灾的家里搬过来的。

板房虽然只是过渡,但却是灾区群众温暖过冬的保障。地震发生后,甘肃省住建厅对5个重点受灾乡镇所有住户开展住房应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按照一户一间的标准,计划搭建15000间活动板房进行安置。截至12月26日7时,已运抵活动板房8793间,完成安装8096间。

炊烟再起,灾区群众的生活重新热气腾腾,背后是一场快速、高效、有序、有力的援助。

2023年12月27日 震后第九天,大河村,晴

今天,央视要做6个小时的直播,在中铁二十一局安置的三个点要取景。因为陈家村、梅坡村都已经入住,而且是总理视察过的点,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大河村还有60间活动板房因为场地问题还没有搭建完成。于是我今天蹲点在大河村大寺广场点。

大寺广场安置点从入口到整个广场上全是救灾帐篷。最里边有四排搭建好的活动板房。听三公司现场负责人杜大龙介绍,因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要让群众全部入住板房,所以前期部队支援的帐篷,先要将已经安置的群众挪出来,将帐篷拆除,腾出空间后才能搭建板房。

听说这几百顶帐篷里安置了近2000名受灾群众,因此拆除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好在有部队官兵在帮助群众,一个上午,这些帐篷里的群众先搬到已经搭建好的70多间板房里。

每拆除两排帐篷,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抓紧清理遗留下来的废弃物品,打扫场地。之后拉起警戒线,开始在警戒范围内吊装活动板房。

下午,南侧西侧的一些楼房挡住了大寺广场的阳光,这两天虽然气温有所回暖,但这个全部被硬化了的场地却让人冻得脚生疼。

这期间,新华社甘肃分社、甘肃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多位老师来此进行采访。

下午四点,临夏州档案馆杜刚馆长和他的团队一行5人来到大寺广场,他们目睹了中铁二十一局搭建板房的速度。他们说,希望能将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提供给州档案馆。我答应在完成这阶段的任务后给他们一份完整的资料。

一直等到6点,央视直播车才来这个点。

央视直播从下午13:30开始,一直到19:50才在梅坡村这个点结束。主持人和嘉宾在今天6小时21分钟的直播中,多次口播“中铁二十一局”,许多朋友打电话为中铁二十一局点赞。

赞誉的背后,是中铁二十一局1200名干部职工的星夜兼程、轮班作业,更是因为他们心中记挂着灾区群众的冷暖。

2023年12月28日 震后第十天,大河村,晴

早餐过后,想去看一下喇英梅。于是从项目部要了辆车,来到梅坡村二社。

结果喇英梅不在家,她母亲说这孩子是患有低血糖,被接到县医院住院了。我给喇英梅发了微信,她说没什么大碍,大夫建议她输液三天就可以出院。

于是就又来到了砖厂安置点。这个点前后来了有十多趟,已经有了感情。走到安置点外面的公路上,就听到院子里有孩子们的歌唱声、嬉笑声。

“叔叔,这辆汽车我能开吗?”“能开,只不过得等你长大了才行。”梅坡村砖厂临时“帐篷学校”是由甘肃省军区提供的,旁边停放着一辆涂装成迷彩的汽车,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指着这辆汽车,问和他们一起互动游戏的民兵叔叔。

军区的负责同志介绍,他们已经在大河家建立起了30顶帐篷学校,这几天配合老师做一些心理疏导和体育活动,主要是鼓励这些经历了灾难的孩子们走出恐惧的阴影,恢复烂漫的天性。

中午回到大河家项目部吃午饭,从中铁二十一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得到消息,要在30个小时内,为大河家镇55个村社搭建1165间教育用房,以满足中小学幼儿园在2024年1月2日线下开课。

这个任务并不比搭建安置点容易轻松。原因主要是这些房子比较分散、每个点规模都小且运输极为困难。

下午,中铁二十一局两位主管领导从北京开完中国铁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庆祝大会后,第四次来到了大河家。他们基本上是每隔一天来一次,督促慰问鼓励员工,保证任务全面完成。

因为29日要召开党委会,周鹏站长继续在震中坚守,我于晚上8点离开大河家,于夜里11点回到兰州。

截至12月29日,中铁二十一局在大河家镇8个自然村的34个安置点和镇直管的4个集中安置点,共搭建安置板房2756间、厕所77间、水房3间、学校教育板房1271间,共计约4107间。调动机械100余台次,吊卸及转运集装箱共计1860余间。

大河家的10个日夜,既有每天奔波的疲惫,又有夜里赶稿的激情;既有央媒榜样的领航,又有部门同事的鞭策。在这10天里,我们看到了震后这座小城太阳冉冉升起的光辉,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群众渐次舒展的脸庞,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

--> 2024-02-01 ◇赵利强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7849.html 1 震中日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