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4年01月22日

汉语的奇妙寿称

◇谭汝为

几年前,笔者有两位八十八岁高龄的学者朋友一起庆祝寿辰,有朋友用“岂止于米(寿),相期以茶(寿)”来祝愿二老宝刀不老,健康长寿。

“米寿”指八十八岁,“茶寿”指一百零八岁——属于利用汉字形体特点的析字与借代两种修辞法的融合。汉字在形体上形成一套稳定而灵活的基础结构,具有可分可合的特点和再生能力。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进行分离、拆解、增损和组合,来巧妙地寄意寓理、达志传情。例如“米”字形体,如同竖写的“八十八”三个字相连。“茶”的字形,像“米”字之上加草字头,而草字头与数字“廿”相似。“米”字(八十八)加上“廿”,就是一百零八。这种借代修辞妙在挠直为曲,委婉传意;另辟蹊径,不落俗套。

“相期以茶”是文言祝寿的惯用语。“米寿”“茶寿”之类称谓,表达出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的祝福和期望。1983年,冯友兰和金岳霖——两位哲学大家皆八十八岁。冯友兰撰寿联送金岳霖,上联云:“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北师大吴师敬教授在岳母八十八岁大寿时,撰贺寿联:“今朝贺米,指日恭茶。”2005年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庆贺林庚教授95岁寿辰大会上,季羡林先生的祝词也是:“相期以茶。”以上寿联或祝词的意思是:老寿星不仅止于“米寿”,还应活到“茶寿”。语意吉祥,表达婉曲,妙趣横生。

汉语最常见的传统寿称,多属借代修辞,例如称六十岁为“花甲”,称七十岁为“古稀”,称七八十岁为“耄耋”,称一百岁为“期颐”等。

寿称另一系统属于析字修辞——除上文所谈“米寿”“茶寿”之外,还有“喜寿”“伞寿”“半寿”“白寿”“皇寿”等寿称。七十七岁可称“喜寿”,因“喜”字草书形体与竖写“七十七”类似;八十岁可称“伞寿”,因“伞”字别体简写为“仐”,可分解为“八十”二字;八十一岁可称“半寿”,因“半”字可分解成“八十一”三字;九十九岁可称“白寿”,因“白”字是“百”字减“一”,恰为九十九;一百一十一岁称为“皇寿”,因“皇”字可分解为“白十二”三字,“白”为九十九,再加上十二,为一百一十一。这些都是借助汉字形体部件的组合或拆分而达到婉曲达意的修辞效果。

这种妙用“析字”修辞形成的系列寿称,不仅为汉语独擅,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语、韩语和越南语等也有类似的传统说法。

——摘自《辽沈晚报》

--> 2024-01-22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7247.html 1 汉语的奇妙寿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