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好飞 赵淑娴 马博文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发生的一场地震,让积石山县成了全国人民心之所牵、情之所系的地方。这一刻,人们把目光聚焦在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强总理作出批示并在抗震救灾最关键的时候到现场检查指导,蔡奇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张国清副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9日凌晨赶赴灾区一线全程调度指挥,组织州县和省级相关部门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类救援力量紧急驰援灾区,打响了一场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抗震救灾攻坚战。
3小时内中断受阻道路全部抢通,15个小时完成了全面搜救,17个小时内受损配电线路全部抢通,18个小时内通信基站全部恢复正常,32小时内供水供气全面保障到位,8天搭建完成达到“五通”要求的过渡安置房14881间,安置受灾群众59236人……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积石山全面打赢了抢险救人、转移安置、保通保畅、板房筹建、秩序恢复“五场硬仗”,创造了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
如今,受灾群众已搬入“新居”。他们的房间是否暖和?物资是否充足?生活是否便利?生产恢复如何?对新的一年又有哪些期盼?在临近春节之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积石山县石塬、吹麻滩、柳沟、大河家等乡镇。
“不用烧炕也暖暖的”
“姨娘好,阿舅好,哪有共产党好。”住在石塬镇肖红坪村安置点的樊正德老人将这句话重复了好几遍。他说,在活动板房,吃的米面油菜、穿的棉衣、盖的被子,包括炉子里的煤炭都是发放的,“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这次天灾,共产党顶住了塌下来的‘天’”。
樊正德住的活动板房内,墙上贴着一张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新年日历,炉火正旺,小孙女乖巧地趴在桌子上描写拼音。“阿姨,你知道烧炕吗?这里跟原来的家不一样,不用烧炕也暖暖的。”从孩子热乎乎的小手和稚嫩的语言中,可以得知这里的群众正在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半个月前,记者来到这个安置点时,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正为群众接通免费的网线,而这次探访又发现了新变化。
村委会入口处新安装了两间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的淋浴方舱,方舱分淋浴间、管理间、洗手区等功能区域,淋浴间内设封闭式小隔间,男女浴室分别可同时容纳10余人使用。
“洗澡间里有热风机,水温也正好,洗了个畅快的热水澡,非常舒服。现在安置点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刚洗完澡的韩来雄对安置点愈加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赞不绝口。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吹麻滩镇城东安置点,这句醒目的标语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受灾群众当前的生活状态。
为了能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11名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年轻人在临时党支部的号召下成立自管委员会。村民马渊龙是第四组组长,主要负责打扫安置点的卫生、发放物资、夜间巡逻等工作。
“安置点上有临时党支部、卫生室、图书室、警务室、消防站等,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规范了。生活还要继续,不能老是依靠别人,我们应该站出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马渊龙说。
因为管委会成员都是同村人,哪家大哥身体不好提不了重物,哪家只有老人孩子,哪家缺少壮劳力,他们都一清二楚,也因此为群众提供了日常生活中最精准的帮助,管委会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与支持。
“只要肯吃苦,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橘子10块钱7斤了,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苹果便宜卖了,一袋子15块。”……随着一声声敞亮的叫卖声和一间间开门迎客的商铺,积石山县农贸市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家里安顿好了,我们也能安心做生意了。最近很多顾客来买东西,生意比前两天好多了。”商贩马哈给正打包称重顾客购买的水果,问及灾后生意如何,他回答:“生意虽然没有往年好,但我相信会慢慢好起来的。”
为鼓励受灾企业、受灾群众重拾信心、重谋生计,临夏州、县两级职能部门制定“一厂一策”复工方案,围绕企业需求,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助力企业恢复生产。同时,根据受灾群众就业意愿,多方联系用人单位,征集适合受灾群众的就业岗位,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实现就业。
在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二楼的生产车间内,缝纫机传来有节奏的“哒哒哒”声,初加工过的深蓝色衣料正被传送带送往下道工序。震后,该公司开始努力自救,在经专家评估房屋安全可靠后,于2023年12月26日正式复工复产,并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到各受灾安置点招聘员工,解决受灾群众的后顾之忧。
“我们考虑,目前正是农闲时间,想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振大家灾后重建的信心。”该公司人事经理陈鹤介绍说,连日来,公司到各安置点入户宣传动员招工,并为新招录员工提供每天85元保底工资、中午餐补、来回车接车送等优惠政策和服务。
在同乡介绍下,来自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的樊连兄元旦第二天便来到拓奇上班,因为之前做过裁缝,她很快适应了这份新工作。“老人帮我们照看孩子,我和丈夫出来打工,只要肯吃苦,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樊连兄乐观地说。
“争取早日住进新家”
筷子夹乒乓球、袋鼠跳、套圈、老鹰抓小鸡……大河家镇周家村安置点门口,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青年志愿者正跟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
运球、传球、过人、上篮……石塬镇肖红坪村正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在一阵欢呼声中,10社村民樊彬彬所在的村委会代表队赢得了季军;
煮羊肉、炸油饼、蒸包子、炒大盘鸡……柳沟乡尕集村1社安置点上,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家家户户饭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诉说着对新年的美好愿景。
……
新年首日,积石山地震灾区的各安置点上,崭新的红旗迎风飘扬,活动板房内外,人们早早忙碌了起来,以各自的方式迎接新年到来。
“新年要有新气象,我们在元旦筹办了‘感党恩 迎元旦 建家园’文艺演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快到春节了,村里还准备在安置点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再组织一些文艺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让群众增强凝聚力。”肖红坪村党支部书记樊学春说。
为了迎接新年,柳沟乡斜套村受灾群众马少英特意去乡上的菜市场购买食材,准备和儿子、孙子们吃顿火锅。
因自家房屋受损严重,马少英带着年幼的孙女第一时间住进了活动板房。震后,在外务工的三个儿子随时打电话询问家中情况,小儿子还特地从新疆请假回来看望父亲,当看到父亲和孩子们住进了温暖的板房,生活物资一应俱全后,他的心也放下了。
几十年来,马少英靠着勤劳的双手养活了一家人,他始终相信辛勤耕耘后定有收获,因此催促着小儿子尽早返回工作岗位。“生活哪有过不去的坎,孩子们都还年轻,未来很有希望。我们团结一心,争取早日住进新家。”马少英看着墙上的新年历,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新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