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饮水、食品、环境等极有可能受到污染,老鼠、苍蝇等病媒生物数量也会增加,做好临时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卫生非常重要,为预防疾病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要做好卫生评估 降低震后灾害
地震灾害发生后,应首先进行地震区域的卫生评估,为震后的救灾防病提供基础资料。
1.基本卫生资料评估
地震灾后,应首先收集该地区基础人口资料、卫生设施(人员)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情况等基础资料。
2.环境卫生脆弱性评估
地震灾后,环境卫生工作应首先确定供水、食品卫生、粪便处理、垃圾处理、帐篷等需求和优先顺序,还应从放射性危险、化学物污染、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的角度,综合考虑空气、水、土壤污染情况对健康的影响。
3.环境卫生需求评估
除紧急医学救援外,还应充分评估医疗点和医疗人员配备量、药品和杀虫剂配备量、供水和消毒剂配备量、临时厕所和垃圾收集点的设置量等环境卫生需求。
要恢复供水 加强饮水消毒
震后各种供水水源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饮水水质卫生条件恶化,组织应急供水是卫生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震后初期,瓶装水等包装水供应和水车送水是非常有效的保证饮水安全的供水方式。备用水源的选用应满足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维护、经济技术合理原则。震后应尽快恢复市政供水或集中供水,在恢复供水前应加强水质监测力度,合格后方可供水;选用备用水源供水、分散供水和自供水时更应该强化饮水消毒。
临时安置点应设置医疗点、供水点、垃圾集中收集点、临时厕所等,各区域应相对独立设置,避免交叉污染。安置点应便于排水,防止污水污染水源。
要搞好临时安置点环境卫生
搭建临时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窄口(15厘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教育群众自觉遵守。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治理环境,清除卫生死角,搞好环境卫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
要流水洗手 预防病从口入
灾区卫生条件受限,预防疾病的首要任务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肠道传染病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流水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肠道传染病措施。注意手部和用手清洁,不用脏手揉眼睛。注意个人卫生,如有条件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用肥皂将脸盆洗净;照顾其他病人后,要及时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