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3年12月24日

灾情一线“铁娘子”:柔肩亦能挑重担

本报记者 郭慧霞 闫改琴

自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的数日以来,全国妇联和各地妇联、妇女儿童基金会及众多女企业家协会、社会组织紧急向积石山县捐款捐物,施援灾区妇女儿童,我州各行各业女性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的各个领域,为灾区人民带去了希望和温暖。

王俊梅:“积石山的冰雪终会融化”

地震时,柳沟乡斜套村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王俊梅就在村委会。

“一阵地动山摇过后,我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分组到各社开展救援工作。”王俊梅说,当时社长统计一般户情况,村干部逐户对残疾户、五保户、一二类低保户进行核查。

火速疏散群众后,便展开了救援工作,这一干就是一整夜。“当时大家都很恐慌,我们要一边安抚群众心理,一边开展救援。”想起地震当晚的情景,王俊梅心里一阵后怕。

突如其来的地震,导致部分受灾群众出现了恐慌情绪,为安抚大家,王俊梅又带领工作人员向受灾群众耐心解释、细心开导,渐渐稳定了村民的心。

从地震当晚到现在,王俊梅一天只休息2个小时,她深知时间就是生命,于是争分夺秒地奔波在各个社核查灾情、组织救援、分发救灾物资……村上有人劝她休息一下,王俊梅说:“累点苦点不算啥,要抓紧时间把大家安顿好,不受冻、不挨饿。”

王俊梅是驻村工作队队长,也是一名母亲。但她认为自己是一名“不合格的母亲”。地震发生以来,她日夜奔走在一线,丈夫也在一线救援,10岁的儿子无人照料,被送到了奶奶家。

“我的婆婆眼睛看不见,但还是打电话安慰我,让我安心上班,他们也住进了帐篷,会照顾好孩子。”王俊梅对记者说,“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积石山的冰雪终会融化。”

完玛草: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

白天,她和战友奔赴灾区各安置点,跟踪拍摄抗震救灾战友英勇作战的感人画面;夜晚,她挑灯记录灾区一线战友们的事迹。

东乡县公安局政工室的完玛草用一张张催泪的照片、一条条感人的视频、一篇篇真挚动人的稿件,记录下了抗震救灾的动人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鼓舞更多人投身抗震救灾,为受灾群众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听闻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完玛草主动请缨,作为第一批随警作战的宣传工作者前去灾区支援,既当宣传员传递正能量,又当“战斗员”服务无止境。

“看到受灾群众无助的眼神、战友们疲惫的身躯、憔悴的脸颊,我心里一怔,一定要抓住这些感人瞬间,挖掘和收集材料,把他们无私奉献、坚守阵地、服务群众的感人事迹通过笔触和镜头,真实、及时展现出来。”完玛草心里暗自下定决心。

完玛草不仅仅是一名宣传工作者,更是一名救援人员和群众心灵的抚慰者。

在灾区,完玛草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废墟,与战友合力挖掘拯救了数十名被困群众,并给他们提供了必要的食物和水。除了救援工作,她还帮助受灾群众转移生活物品,提供心理疏导。看到受灾妇女手足无措时,她主动上前和她们谈心、安抚情绪;小孩哭闹时,她拉起小手耐心安慰,带着他们做游戏……在一线,处处有她忙碌的身影。

完玛草不仅展现了人民警察的英勇和坚韧,也展现出了女性的细致与温柔,与受灾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陈晶晶:当志愿者的两天一夜

21岁的陈晶晶是一名大四学生,也是一名从永靖县奔赴而来的志愿者。地震发生后,12月19日下午,在永靖县的组织下,她和另外7名志愿者组成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带着永靖爱心人士自发捐赠的300件矿泉水、40箱方便面和300多个保温杯,紧急赶赴受灾地区支援。

“我们的带队负责人袁胜泉,是一名具有丰富救援经验的‘老志愿者’,在出发之前跟我们说了很多注意事项,告诉我们现场可能突发的状况,并告诫我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陈晶晶说。

去积石山县的途中,陈晶晶看到,由于地震很多山体都有不同大小的巨石滚落,路面也有很多裂痕和积雪滑冰,这加剧了救援的工作难度。但在这样的条件下,路上依然有一批批的救援队用最快的速度赶路。

支援队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大河家村时已是晚上,温度达到了零下14℃,村民暂时住在帐篷里。因为当时物资比较短缺,陈晶晶一行人基本没喝水、没吃饭。不过幸好20日天一亮,很多物资送到了灾区,大家有了充足的热水和食物。

除了帮助统计、搬运、分发物资,她也会帮病人取药、送水,帮助搭建帐篷、铺床,陪伴情绪激动的伤员……“事情太多了,忙着忙着就不觉得冻了。”陈晶晶说,天气寒冷,他们偶尔会获得片刻的休息,大家随便靠着桌椅就眯着了。

在来回运送物资的途中,她看到了很多支来自不同地区的支援队伍,共同开展一线救灾工作。“真的很感谢这些公益团队与我们并肩作战,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心里温暖。”陈晶晶感叹,在灾区的两天一夜里,她看到了很多泪水和伤痛,也有很多希望和感动,一次次分秒必争的生死营救,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铸就了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置身灾区一线,她们是驻村干部、是公安干警、是志愿者,她们是抗震救灾的“娘子军”,也是受灾妇女的“暖心人”,不论是冲在前方向险而行,还是坚守后方保障后勤,这些绽放在灾区一线的一朵朵“铿锵玫瑰”,在严寒中逆行而上,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与担当。

--> 2023-12-24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6025.html 1 灾情一线“铁娘子”:柔肩亦能挑重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