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要尽快组织调拨抢险救援物资,抢修受损的电力、通讯、交通、供暖等基础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12月19日,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州上下一定要深刻领会、全力贯彻,准确把握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形势,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工作抓紧、抓实,确保抗震救灾工作继续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
积石山6.2级地震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救灾难度大,面对这一突发天灾,中华民族迸发出气壮山河的伟大力量,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紧急行动、全力以赴,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倾力支援……在积石山县展开了一场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如今,抗震救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受灾群众基本得到妥善安置,灾区供水、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恢复,高中学生线上复课,灾区生产生活正在逐步恢复,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当前,搭建活动板房的工作正在灾区如火如荼地进行,部分受灾群众已搬进安全温暖的“新房”。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此次地震灾情严重,已造成14939间房屋倒塌、207204间房屋受损,涉及群众37162户、145736人,加之灾区时值隆冬时节,要让所有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时间紧、任务重。
党和政府工作有力度,群众心里才会有温度。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不是一句空话,要见具体行动。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头,作为工作的准则和出发点,不懈怠、不停步、不松劲,加快推进固定性过渡安置工作,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渡性住房保障是关键。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心系灾区群众,在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固定性过渡安置工作步伐,做好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让群众尽快住进更加稳固、温暖的住所。要认真摸排群众需求,在继续搭建临时安置帐篷的基础上,坚持就近就地分散安置、集中安置、投亲靠友安置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选定活动板房筹建地址,确保居住地更加安全宜居。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发动受灾群众在各方救援力量的帮助下,认真做好板房运输搭建、建筑垃圾清运、生活垃圾处置等工作,提升应急安置和过渡安置水平。要坚持远近结合,把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推动灾区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物资供应要到位。要根据受灾情况,抓紧组织调运生活必需物资,快速解决受灾群众的实际迫切需求,保证生活用品物资充足,保障好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的稳定。要高效精准、公平公正发放饮用水、棉被、衣物、食品、药品、照明设施等救灾物资,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把党和政府的救援之手伸到每一个受灾群众身边。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积极引导灾区群众互帮互助、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同党委、政府共同努力,携手共渡难关。
寒风吹冷了季节,但冷不了民心。只要全州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安排,有力有序有效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走出阴霾、重建家园,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