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3年12月22日

众志成城战天灾 勠力同心克时艰 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本报评论员

深夜,一场灾难突然从天而降。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带来严重破坏和重大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第一时间率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我州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最根本、最有力的保证;省州第一时间启动地震灾害Ⅱ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铺开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次生灾害防范等工作,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全州上下闻令而动、立即响应,省州县主要领导赶赴一线、靠前指挥,成为危难时刻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应急、地震、公安、消防、武警、卫生、疾控、电力、交通及志愿者等各方救援力量昼夜兼程、紧急驰援,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快速响应,纷纷亮旗帜、当先锋、作表率,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旗插到抗震救灾最前沿。

一支支抗震救灾、抢险保供的队伍迅速集结,一辆辆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的车辆火速驰援,一箱箱药品食品、防寒保暖的物资运抵灾区,一笔笔爱心捐款在点滴汇聚,一句句暖心祝福在网络传递。灾情就是命令!救援分秒必争!地震发生1小时,第一批消防救援人员集结赶赴灾区;地震发生2小时,第一批救灾物资连夜装车运往灾区;地震发生3小时,第一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救援力量抵达地震灾区,展开抢险救灾;地震发生7小时,第一所野外流动医院投入使用;地震发生15小时,救援工作基本结束,工作重点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地震发生18小时,灾区电网恢复供电……危难时刻,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救援”的速度和效率、“生命至上”的责任和担当,更见证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宝贵精神。

3天奋战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目前,积石山县抗震救灾救援工作基本结束,工作重点也将陆续转为伤员救治、生活安置、灾后重建等方面。然而,地震发生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困难仍在眼前,挑战还在后面。随着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紧张有序进行,我们必须要与时间赛跑、和严寒抗争,越是急难险重,越要迎难而上,众志成城战灾害,勠力同心克时艰,按照省州统一安排部署,以最快速度、最有力措施,开展好抗震救灾后续各项工作,为灾区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提供切实有力保障。

自然界的大灾大难,是对一个民族意志和品格的锤炼,也是对一个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迫切需要顽强的精神、迅速的行动、密切的配合,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伤员,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不遗余力救治受伤群众,尽最大努力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要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我们要咬紧牙关、鼓足勇气,把受灾群众御寒保暖和转移安置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设身处地做好人员安置、物资发放、情绪安抚、关心关爱、就医用药、服务保障、安全防范、治安管理等工作,加紧调集棉帐篷、棉衣、棉被、电热毯、火炉等物资,快速解决受灾群众的实际迫切需求,确保受灾群众有棉衣穿、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温暖的临时住所。我们要“救”“防”结合、综合施策,加强余震监测预警,全覆盖排查地质灾害新的隐患点,严密监测次生衍生灾害,逐点逐户进行排查,规避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尽最大努力保障灾区群众的生活。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统筹推进板房建设、排危除险、核灾定损、重建规划、项目梳理、资金争取、恢复生产等各项任务,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众志成城,没有跨不过的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抗震救灾全过程,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更准确的调配、更迅捷的方案,心手相连、守望相助,以决不服输的意志、攻坚不摧的气势、敢打善拼的斗志,做到越吃劲就越用劲,就一定能打赢抗震救灾攻坚战,重建美好家园。

--> 2023-12-22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5889.html 1 众志成城战天灾 勠力同心克时艰 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