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3年12月17日

冬季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中医专家来支招

本报记者 刘刚林

近期,以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等多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交织叠加,我州各级医院呼吸道感染接诊量明显增加。近日,记者采访了州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马文君,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对当下公众关心的季节性呼吸道感染防治问题给出建议。

马文君说,依据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体征,其可归属中医“风温病”和“肺热病”范畴,因二者临床症状相似,故合称风温肺热病。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感染性疾病是内外合邪所致,内虚是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外邪是直接原因。病因有六淫、病原微生物和人体抵抗力状况等,即“三因鼎立”。风温肺热病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郁、瘀热互结,病位涉及肺、脾。综上所述,风温肺热病治疗应关注痰、热、瘀、毒等病理因素,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总则。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优势有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多法联用、综合协同。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可根据证候特点,立足整体,辨证施治,早期针对病因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弱病原体毒力对人体的损害,为治疗赢得时间。

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用于治疗感染后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关节疼痛、恶心等病症。

银翘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恶寒发热、无汗或排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

荆防败毒散:发汗解表、止咳化痰。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表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

对于儿童呼吸道疾病,中医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马文君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理机制是肺脾两虚、邪毒留伏、正气不足以及卫外失固,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不足,所以中医调治的根本在于改善体质,要将扶正和祛邪贯穿整个治疗阶段。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儿童呼吸道感染不同时期给予辨证治疗。在感染期内,治疗的方向应该是祛邪为主,而迁延期内的治疗则应以扶正为主,恢复期固本为要,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中医辨证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在给予中医调治的时候要以扶正固表,调和营卫为主,可以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第二类是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证,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补肺固表,可用药方玉屏风散加味;第三类为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证,可用补肾地黄丸加味治疗。

中医调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时,还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去改善患儿体质,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

马文君提醒,冬季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要多喝水,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多喝水可以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要适当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马文君说,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

除了预防措施之外,马文君还推荐一些食疗方法或药膳食谱。

杏仁粒大米茶:取杏仁120克,大米30克,白糖150克。把杏仁用开水浸泡15分钟,去掉外衣,洗净,切成小粒状,再用冷水浸泡大米洗净,用冷水浸泡30分钟;将杏仁粒和大米搅匀磨烂后,加入清水600毫升,过滤去渣,倒入砂锅中,将砂锅置于火上,加水500毫升,加入白糖,把杏仁浆慢慢倒入砂锅中,边煮边搅,直至煮成浓汁,盖上锅盖,熄火闷5分钟即可。可随意饮用,适用于内伤咳嗽(咳嗽、痰白以及纳呆)之久咳者。

枇杷叶粳米粥:取枇杷叶5~10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将枇杷叶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加清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左右,去渣后加入粳米,再加清水600毫升,猛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成稀粥。早晚各1次,趁温服用,3~5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痰热内蕴(咳嗽、痰黄或兼有发热)之咳嗽者。

白萝卜胡椒汤:取白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4片,陈皮1片。加清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液,再加入水250毫升煎煮15分钟,摇匀后分别装在两个碗中,备用。每天饮用2次,每次1碗,早晚各1次。适用于抑郁胸痞(情志不畅、痰多以及痰黏难以咳出)者。

--> 2023-12-17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5653.html 1 冬季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中医专家来支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