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麒
“蓝天碧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如今,康乐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这两年,广大康乐群众、往来游客和常住康乐县的外地人,经常对康乐县美好的生态环境表达出这样的赞美。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康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认识康乐县作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定位,抢抓国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策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康乐。
迎“蓝”而上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11月1日,投资3.99亿元的康乐县城区供热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1#锅炉正式点火,这既是康乐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一件喜事。
该项目的实施,是康乐县走生态立县路子,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美丽康乐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一项重大举措,将有效解决县城1.62万户群众冬季供热不稳定、温度不达标等问题,有力保障胭脂湖小学、蓝川初级中学、城东片区和新建住宅小区安全稳定供热。
该项目只是康乐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个例。今年以来,该县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聚焦重点、综合施策,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力度,全面织密织牢大气污染防治网。
为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康乐县不断加强城区清扫保洁,开展施工场地、治污设施、渣土车辆、工业企业物料和堆料未设置围挡、遮盖措施不到位等监督检查8批次,专项督查5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8份。严格落实县、乡、村、社四级监管责任,着力推动生态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制止秸秆焚烧30余次,下发《关于禁燃限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积极倡导文明绿色祭祀,减少污染。从严开展煤质管控,先后对全县2个一级市场、64个二级市场摄像头和除尘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发现并整改问题90条。坚持把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同行政许可、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加大油烟净化督促整改力度,全县有600家餐饮服务单位已安装清洗油烟净化设施。加强路面执法和机动车检测机构督导检查,规范管理环检机构,严把机动车尾气检测源头关,对全县7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设备、双层储油罐使用、20家汽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处置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
截至目前,康乐县空气质量PM10浓度均值为70微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下降17.7%;PM2.5浓度均值为27微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下降8.3%。10月底,全县空气优良天数为265天,优良率为86.7%,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改善明显,达到全年目标要求。
向美而行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农牧交汇地带,作为国控断面的三岔河由胭脂河、中砥河和苏集河在县城东北交汇而成,是洮河一级支流、黄河二级支流。
为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提升截污治污能力,做到河清岸美,今年以来,该县不断完善三岔河达标治理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康乐县三岔河水环境质量达标规划》,针对性地谋划实施城北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申报康乐县胭脂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强化工程治污措施,确保国控虎关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河道两边道路修好以后,老年人有地方锻炼身体,河道两边道路也美观了。”对三岔河的治理,附近群众连连点赞。
今年以来,该县紧盯水环境质量指标,制定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每季度巡查、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检查污水处理厂及沿河重点涉水企业生产、污染物排放等情况,结合“雪亮工程”建设,在全县河道安装视频监控63处,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和敏感水域在线实时监控、问题动态清零。督促全县139名乡级河长、152名村级河长及963名河道保洁员开展常态化巡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处理。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动人员3520人次、机械150台次,清理河道垃圾150吨,封堵排污口62处,平整河道14公里。康乐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田进华告诉记者:“今年1-10月,三岔河国控虎关桥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目标水质Ⅲ类),水质改善明显,经季度监测,一、二、三季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目标要求,其中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为Ⅰ类,5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为Ⅲ类,一、二、三季度马家咀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到Ⅲ类目标要求,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固本强基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11月初,总投资8165.75万元、占地面积52.25亩的康乐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投入运行。
据悉,该项目主要建设年处理5.5万吨的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将畜禽粪污、尾菜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经过好氧发酵、陈化等工艺,加工成有机肥,设备运营后年产有机肥5万吨;建设1个县级废旧农膜回收中心,年回收废旧农膜800吨,对改善当地生产环境将发挥积极作用。该项目的建成,将使废旧农膜、秸秆、畜禽粪污及尾菜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制定《康乐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康乐县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实施方案》,修订《康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高质量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工作任务。加大农村废旧农膜回收、尾菜无害化处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力度,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85.1%,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1%,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2%。依托康乐县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运营服务项目,加大对第三方公司中科康洁的管理考核,加快垃圾清扫转运,加快推进该县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综合处置基地建设项目。通过2023年康乐县农村环境质量试点项目监测,一、二、三季度土壤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从攻坚克难、治污扩绿,到发展不断加快,绿色贡献持续增加的图景里,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砥砺前行的康乐。
从蓝天、碧水、净土的图景里,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康乐。
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美丽画卷在康乐大地徐徐展开。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攻坚战中,康乐县的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