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俊清 通讯员 杨爱玲
村史馆是记载历史、留住乡愁、传承民俗文化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和政县加大投资力度,在新庄乡奋斗村、松鸣镇狼土泉村、城关镇咀头村和教场村等,打造了一个个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村史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乡、打造精神家园的坚定信念。
走进奋斗村村史馆,只见上海牌缝纫机、飞鸽牌自行车、簸箕、马鞍等一个个渗透岁月记忆的老物件应有尽有,印证着老一辈人用辛劳和智慧所创造的奇迹。展馆以详实史料、实物展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该村文化魅力。
村民们结伴而来,在村史馆里觅“根”;课外活动时,学生们来到这里,通过村干部和老师的讲解,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坚定了长大后建设美丽家乡的信念。
“今天,我们来到奋斗村村史馆,看到这些老物件,感到心里酸酸的,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爷爷奶奶的时代。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回到家乡建设美丽家园。”新庄学校六年级一班学生马秀琼说。
太子山脚下的狼土泉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了让村民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新一代年轻人对家乡的认同,该村整合多方资源,群策群力,于今年7月建成了村史馆。
馆内有村民姓氏墙、老一辈生活故居复原屋、农耕文化展示区、村发展史、领导关怀照片、荣誉墙、村规民约和农特产品展示等12个板块,充分展示了全村发展脉络与建设历程。
一幅幅生动传神的老图片、一段段质朴温情的文字故事和一个个透着奋斗气息的奖牌,娓娓道来老一辈人走过的峥嵘岁月,诉说着狼土泉村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发展的华丽蝶变。
“现在,水泥路铺到了大门口,党和政府的各项好政策落实到了我们老百姓的身上,日子越过越舒心了。”狼土泉村中扎子社村民陈尚荣说。
废弃的农具被重新利用,变成沉淀乡愁记忆的“文物”;老旧的坛坛罐罐有序陈列,组成时光记忆的“刻度”。“我们将用好村史馆,将其打造为旅游观光点,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凝聚新力量。”城关镇咀头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白丰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