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尚龙 通讯员 朱琳
“坐在院子里呼吸着新鲜空气,学习时心情好,讲的都是党的好政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变化,我们容易听懂也能记住,这种形式特别好!”说到“板凳课堂”,老党员们又激动又兴奋。
近日,临夏市西关街道新桥社区党支部探索创新宣讲形式,组织老党员、群众代表、非遗传承人和书画爱好者等各界人士,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课堂”主题党日活动。在辖区“口袋公园”,大家面对面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传递党的声音、感念党的恩情,同时了解非遗文化,探讨生活变化。
大家围坐在一起,社区工作人员以“拉家常”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故事、分享经验和解读政策,说变化、谈未来,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谈到近几年家乡的变化,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从笔直宽阔的马路聊到进社入户的小巷、从低矮破旧的土房谈到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从为顿顿温饱发愁到餐餐讲营养的美食,谈老人健康、论孩子学习,回顾往日的不易,感慨当下生活的美好,言语中饱含着对伟大时代的深情和感恩。
“非常庆幸遇到了这个好时代,感恩党的好政策,让雕刻葫芦这项技艺得到了传承、发展。”雕葫芦作为临夏民间艺术的代表,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社区老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喇志忠,向大家讲述雕刻葫芦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列举葫芦的选材、雕刻的手法等细节。
时代之美,以笔绘之、以画颂之,水墨飘香绘芳华,丹青流韵颂时代,书画爱好者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绘画家乡的作品和收藏品。大家纷纷表示:“书画不仅仅是爱好、陶冶情操,还能用画笔描述生活的点滴,画出人们脸上的笑容,画出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真情。”
“板凳课堂”既接地气又聚人心,西关街道持续打造家门口的“板凳课堂”学习点、联系点、宣传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推动基层宣讲走“新”入心、基层治理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