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好飞
金秋十月,临夏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州融媒体中心组织中心新闻采编人员对全州8县(市)进行了新闻调研采访采风活动。
10月10日,州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带领采编一线工作人员来到第一站——东乡县,感受东乡县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用纸笔和镜头记录东乡日新月异的美丽图景。
走进锁南镇城南社区易地搬迁小区,住宅楼错落有致、风格统一,院内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群众三三两两在长廊里有说有笑,一派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城南社区是我州搬迁规模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社区。在这里,一批又一批搬迁群众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帮助搬迁群众适应多方面的转变,城南社区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来自己的经验。
据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唐仲辉介绍,社区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搬迁小区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加强社区融入,探索创立了“党建+社区服务”“党建+就业服务”“党建+社会融入”三种模式,建立了“六单联办”工作机制,打造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拓展了多样化就业渠道,探索出“三社联动”服务模式,紧盯“一老一少一困”群体,常态化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
连日的阴雨天气,让东乡县笼罩在一片云雾中。刚建成不久的县城南区公园里,秋叶红黄相间、色彩斑斓,颇有雾里看花的朦胧美感。县城颜值不断刷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推窗见美景、出门进公园,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现在出门就是公园,我们吃饭后都要下楼走一走,这样幸福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搬迁群众马海龙说。
集用户查询、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微信缴费、管网信息维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乡供水管控一体化系统”,让广大群众吃上“方便水”“智慧水”;锁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辖区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东乡县第八中学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就学压力,满足区域内的教育需求……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实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采访团成员边走边看,感受发展带来的便民利好。
“一路走来,看到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和举措及群众安居乐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后,我要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融媒体产品,生动讲好临夏故事,广泛传播临夏声音,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贡献媒体力量。”新媒体编辑部编辑马婷说。
中午时分,日光乍泄。拂去阴云,车窗外的蒙蒙雾气顿然消散。在蓝天的映衬下,河滩镇连片的瓜果树木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空气中满是清甜的果香。在韩杨村特色林果业种植基地,红艳艳的山楂压弯枝干,饱满的苹果挂满枝头,一串串红得发紫的葡萄掩藏在藤蔓间。有户人家正在自家果树上摘梨,看到采访团一行,热情地请大家尝一尝。
“丰收的喜悦不仅盛放在河滩镇的山野间,也盛放在群众的脸上。”报纸编辑部编辑孙福城平时在做幕后宣传工作,此次采风采访活动让他对东乡县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特色产业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东乡县近几年的发展变化,“‘闻名不如见面’,在稿件和图片中见过很多次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这种感觉比文字更有力量。”
采风时,采访团成员坚持文字、图片、视频同步采集制作,既有静态的文字故事,又有动态的现场视频,动静结合、融媒一体讲好基层故事、一线故事。
平静的水面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一艘小船摇曳而过,清凉的微风吹拂在耳畔,让人不由得放松身心。新媒体编辑部记者王青青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到东干码头,但依旧被这里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美景所吸引。“上次我来的时候,水位还没这么高,但各有各的美。我要把自己看到的这一处处风景和脚下的一寸寸土地,展示给更多的人。”王青青拿出航拍设备,熟练地拍摄起来。
乡村振兴不仅提升了城乡颜值,也让群众尝到了发展的甜头。穿过消毒通道,采访团走进柳树乡宏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的圈舍一字排开,一群群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羊儿正在悠闲踱步,“咩咩”声此起彼伏。该合作社现羊存栏2200只,年出栏达一万多只,是一个集新品种引进推广、优种繁育、技术培训及产、供、销于一体的新型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
依托养殖示范乡镇建设的利好政策,该合作社抢抓机遇,引良种、促扩繁、抓育肥、提效益,与县畜牧中心签订供货协议,成为全县良种繁育母羊供货单位,走上了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合作社广泛吸纳养殖户积极参与,辐射带动本村群众发展养殖业,为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东乡人民用勤劳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美丽乡村绽放新颜,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群众干事创业精神饱满……”用脚步丈量,用真心感受。东乡县丰硕的发展成果、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其为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采访团由衷感叹,纷纷表示将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东乡县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把新闻情怀融进发展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