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3年10月11日
基层基础夯实之变——

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空前提升

康乐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刘家峡水电厂:“连心桥·光明驿站”让红色服务永续光明

本报记者 马茹萍

这是一片蕴含无限活力的广阔天地,也是一片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的红色热土。

金秋时节,行走在临夏的乡间村落,处处生机勃勃:乡村振兴步履铿锵、重点项目硕果累累、和美乡村百花齐放、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这一份份闪亮答卷、一幕幕温暖画面的背后,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正是一个个“战斗堡垒”和“红色先锋”,汇聚起了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脚稳才能走好,根深才能叶茂。近年来,我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大抓基层,着力补齐基层组织建设短板,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把各方力量凝聚在鲜艳的党旗下,形成干事创业不松劲、作风建设不松懈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党建+头雁” 走好基层组织振兴之路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然而,临夏的乡村曾经所面临的是村“两委”班子能力不足、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关键在于选优配强乡村班子。

“马书记,今年我家里种的啤特果已经成熟了,想着扩大销路,在网上直播卖货,但是我没有经验,能不能给我教一下?”“我家的羊这两天不好好吃草,你帮忙看一下是什么情况。”……

近日,记者走进和政县陈家集镇上王家村村委会时看到,村民们遇到不懂或难以解决的事情,都会来这里寻求帮助。“村委会就是大家的‘主心骨’,群众有什么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找我们,我们也会全心全意解决他们的诉求和困难。”该村党支部书记马磊说。

2021年,马磊通过村“两委”换届成为上王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大学毕业的马磊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带动村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就近就业……经过两年的发展,上王家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现在村上的干部能力强,不仅熟悉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而且脑子活、有想法,能带领我们发展致富,我们对以后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村民陈秀秀说。

这是我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让乡村不断焕发出新活力的生动缩影。如今,走进我州各县市,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后进村”变成“先进村”,听到的是群众发自肺腑的赞叹,感受到的是村民们日益增强的幸福感。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州上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的重要任务,深入实施党建引航“六强六提”行动,以换届选配为重点、研判调整为常态,选优乡村干部、配强基层组织。目前,乡镇党政正职平均年龄39.1岁,35岁以下的46人、占18.8%,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147人、占60%,均具有乡镇领导或工作经历;乡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6岁,35岁以下的416人、占39.3%,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797人、占75.3%,班子成员结构得到整体优化。抓实村级党组织“头雁”队伍,大力选拔有知识、有情怀、敢担当的年轻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7.2岁,35岁以下515人、占47.5%,具有大学以上学历378人、占34.8%;村干部平均年龄34.8岁,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3111人、占75.8%,吸纳1054名大学生担任村文书,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彻底改变村干部年龄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状况。

一面面党旗迎风飘扬,一枚枚党章闪耀胸前。如今的临夏,一群思维活跃、敢闯敢干、热心服务的年轻人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奋斗、拼搏着。

“党建+产业” 走好党建引领共富之路

广河县城关镇李家河村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由村党支部领办、村干部牵头成立李家河盛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延伸蜂蜜产业链条,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15万元左右,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崛起之路;

临夏市枹罕镇王坪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群众齐上阵,以“花”为媒壮大产业链,流转土地1300余亩,打造出王坪千亩花海,通过产业发展持续增加群众家庭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党支部依托该村光照充足、群众善种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蜜桃、葡萄产业,按照“保底分红+劳务收入+收益分红”方式,由“党建+”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品牌包装、产品销售、结算分红,使产业园区收益与农户收入直接挂钩,提高村集体经济效益,激发群众发展积极性;

临夏县尹集镇新发村坐落在太子山下,自然风光优美。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抓住沿太子山旅游风情大通道建成机遇,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业,逐步形成“乡村旅游为主、种植养殖+劳务输转为辅”产业发展格局,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多样化;

……

一个个喜人的变化让群众喜上眉梢,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成让乡村干部干劲十足,这些都是我州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我州强化资金投入,先后新建或改扩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5个,所有村级阵地配套设置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文化广场等设施,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同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村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党建有效融入农村发展。截至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30个,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453名。加强村党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参与理事长选举,推进村“两委”班子成员与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754名村党组织书记依法兼任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调度通报机制,落实《激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办法(试行)》,激励乡村干部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截至上半年,全州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916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98.13万元,村均收入8.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2万元,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827个、占74.4%,村级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的动能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州上强化产业发展智力支撑,多措并举培育人才、因地制宜挖掘人才,出台《乡土人才认定评审标准(试行)》,评定生产经营型、技术带动型等5类乡土人才2万名,评选拔尖人才100名,人才奖集体30个、个人170名,把现有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资源调动起来,建立乡土人才库,发挥“近水”解“近渴”作用。

“党建+聚能” 走好新兴领域探索之路

西藏地区临夏籍经商务工人员达18万人,遍布西藏6市1区,存在流动党员多、组织动员难问题,为了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我州创新工作举措,组建临夏州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为广大在藏临夏籍党员群众筑起“高原之家”。“自从成立了临夏州流动党员西藏党委,我的党组织生活不愁没地方开展。在这里遇到困难,我们还可以向党委反映,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需求。”在藏经商的临夏籍党员马永良说。

党员行千里,管理不断线。自从建立临夏州流动党员西藏党委以来,我州依托地缘(流出地、流入地)、商会和行业市场协会,紧紧依靠当地党组织和商会,将在藏150名流动党员全部吸纳到驻外办事机构、临夏商会、临商企业等8个党支部,着力解决流动党员失管、党员作用发挥失范等突出问题,并从商会骨干、行业协会能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引导他们带项目、带资金、带信息、带技术返乡参与家乡建设,成为临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随着我州经济转型的持续深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蓬勃发展。为进一步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州上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就延伸到哪里”发展思路,加强城市社区、机关、国有企业、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因业制宜、因企施策,结合实际创新组织设置方式,灵活多样设置党组织,先后在交通运输、物业管理、快递行业等领域成立党委,指导新业态企业建立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能建必建,及时消除党建工作盲区,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安装好红色“聚能环”,走出一条党建工作与新兴领域发展同向发力、双向共赢的新路子。

“党建+网格” 走好基层治理赶考之路

东乡县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建立党建嵌入“双线融合”机制,设置227个网格党支部、25个党小组,以党建网格化为统领,促进党组织在引领社会治理、主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

康乐县按照州上“党群零距离”网格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1+N”工作要求,全县共划分网格301个,设立网格党支部88个、网格党小组168个,实现网格划分和网格党组织设置、网格员配备和党员进入网格“双同步、双推进”,筑牢基层“微堡垒”。

积石山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途径,将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划定57个城市社区网格、203个农村网格、23个专属网格,作为村(社区)下属治理单元固定下来,确保社情民意零遗漏、为民服务全覆盖、全域管理无盲点。

近年来,我州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三项载体”,全面推行村民知情大会和“回音壁”制度,深入开展“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活动,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构建“1+N”网格治理工作机制,划分网格2468个,设置网格党支部974个、划分党小组1599个,通过“一网统管”提升网格治理效能,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把“六单联办”作为网格化服务群众“总抓手”,建立“群众点单、网格核单、村(社区)下单、乡镇(街道)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累计办理群众诉求事项2万多件,打通民呼我应堵点。

州上持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亮三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亮身份争当引领先锋、亮职责争创服务标兵、亮承诺争做行业能手,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占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崔海洋等一批先进典型,为全州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榜样。

“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是一道永不合卷的时代考题。我州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主线,以持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目标,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 2023-10-11 基层基础夯实之变——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1024.html 1 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空前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