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3年10月02日
帮扶协作升华之变——

演绎共担使命、同甘共苦、携手发展的感人故事

甘肃方大富凰东西协作制衣有限公司扶贫工厂

厦门企业入驻东乡县达板镇沿洮河经济带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园

临夏市折桥树莓产业园

技能培训

本报记者 周俊清

10年间,中央企业、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累计落实帮扶资金7.7亿元,为我州实施帮扶项目81个,举办干部和人才培训班60期、1.4万多人。

10年间,厦门市累计为我州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40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385个,60家企业落地临夏,厦门元素已深深植入临夏州发展的“肌体”。

3年间,济南市援助财政资金16.5亿元,共实施项目531个,完成东西部消费帮扶16.02亿元,转型升级东西部协作乡村就业工厂229家,吸纳农村劳动力11056人。

临夏曾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州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推动我州高质量发展,掀开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一人难挑千斤担,万人能移万重山。回眸临夏从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临夏人民不会忘记,在临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上,遇到了可以共担使命、同甘共苦、携手发展的朋友们,是他们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民族贫困地区群众的一片真挚感情,倾心倾力支援,用心用情帮扶,谱写了团结一心、携手发展的壮丽凯歌。

发展路上的“国家力量”

2020年9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专门为临夏召开大规模、高规格的中央企业助力临夏州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会,18家中央企业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共商脱贫发展大计,为临夏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注入了强劲动能。

何家沟村,位于康乐县康丰乡的大山深处,以前村里产业单一,大部分群众都在贫困线下,在中建二局的结对帮扶下,该村发展香菇产业,不仅于2020年整体脱贫,而且“小香菇”摇身一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村民们在菌菇棚里“种”出了属于他们的好日子。

登上何家沟村的山头,遥遥望去,一座座菌菇种植大棚格外显眼。中建二局派驻何家沟村的第一书记吴承坤介绍说,去年以来,该局驻村工作队通过电商平台、北京新发地、中建食堂、经销商就地收购等线上线下渠道,帮助村上销售鲜香菇6.1万余斤、干香菇1.2万余斤,合作社收入91.72万元。

这只是央企帮扶我州的一个缩影。发展路上,临夏并不孤单。

——帮扶单位打出“组合拳”。中央统战部、国家医保局、中国石化等8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中国铁建和中粮集团等18家中央企业把临夏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临夏的发展当作共同的责任,主动对接,寻找企地合作的结合点,明确投资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模式、阶段任务,充分彰显了高度的政治站位、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方大集团、碧桂园集团、恒大集团、厦门恒兴、山东九间棚和百益集团等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企地协作,为临夏产业上档升级、做大做强标注了“企业符号”。

——社会各界谱写“奋进曲”。695个各级社会组织捐赠帮扶资金10.9亿元,25家省直机关事业单位、9家省属企业和兰州西固区等给予倾力帮扶和大力支持,画出了最美“同心圆”。

大爱汇集成磅礴力量,不仅给我州带来了先进理念,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项目资金。多年来,一个又一个援建项目在临夏拔地而起,一笔又一笔帮扶资金注入临夏,一家又一家扶贫工厂在临夏落地生根,一批又一批挂职干部与临夏州干群携手奋斗、攻坚克难……他们用真心、真情、真智、真策奏响了时代强音。

脱贫路上的“厦门元素”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撕掉“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临夏脱贫攻坚成果凝结着厦门市倾力帮扶的心血。

山海隔万里,协作最关情。自2010年国务院安排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以来,厦临两地牢记党中央、国务院的嘱托,高位谋划、强力推动、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六大任务”,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协作机制,厦门6个区和火炬高新区与我州各县市结对,38个镇街与我州52个贫困乡镇结对,431个村、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我州544个贫困村,从教育、医疗、产业、就业、消费、人才等全方位发力,既“输血”又“造血”,为我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厦门力量”、增添了“厦门色彩”、汇聚了“厦门精神”,连续三年被国家评价为“好”的等次。

蓝色的大海和美丽的港湾,蓝天白云间白鹭翱翔,“鹭岛”的标志格外醒目……在积石山县有一所能容纳450名学生就学的“鹭岛幼儿园”,这是由厦门市援助800万元建成的积石山县最好的幼儿园。“我们一定好好学习,谢谢厦门叔叔阿姨对我们的关心。”孩子们望着教学楼,用稚嫩的口吻说道。

厦临产业园、火炬小学、鹭岛大桥、湖里公园、厦门路……走进我州各县市,随处可见厦门援建的小学、幼儿园、扶贫工厂,这些富含深远意义的名字,在临夏留下了永恒的厦门元素。“是厦门的真情,助力了临夏的如期脱贫,厦临一家亲不只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州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10年来,厦门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东西协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围绕我州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优势产业,帮助引进一批企业来临投资兴业,通过厦门国企带动和以商招商,我州的鞋帽服装、户外用品、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发展步入快车道。同时,援建的扶贫工厂,让我州2万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增收,为我州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振兴路上的“济南印记”

一条战略部署让两地紧密相连,一条母亲河使两地心心相印。

济南——临夏,虽远隔千里,却因同饮黄河水而一脉相承,随着国家第二轮东西部协作的深入推进,两地结下了深厚情缘。两年多来,两地党委政府带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并肩作战、双向发力,通过开展产业、文旅、消费、人才等方面的协作,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多路径的协作新格局,走上了一条携手谋发展的路子。

位于永靖县盐锅峡镇上铨村的济南天桥·临夏永靖产业协作示范园迎来了丰收季,日光温室内种植的草莓逐渐成熟上市,小番茄长势良好已开始挂果,园内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走进临夏市南龙镇王闵家村的南龙碧水苑,彩虹路色彩艳丽,配有充电桩的停车位整齐排列,“济南市中站”下的“乡村振兴号”观光小火车整装待发,一幅美丽的生态田园画卷跃然眼前;

……

“我住黄河头,君住黄河尾。”在东西部协作中,济临两地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协作的发力重点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紧紧嵌入我州“五个百亿级”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互补延伸,形成了政策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引领、政府搭台引介、消费市场引动的产业帮扶体系,全力打造了东西部协作的“升级版”。

——签署两地共建共享旅游资源市场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花儿临夏”精品旅游线路,搭建运营济临企业家联络群、黄河流域媒体联盟等10余个服务平台。

——出台消费和物流奖补政策,在济南新设立农特产品济南仓和消费专馆、专区25个;临夏籍餐饮门店达到14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5500多人;临夏消费帮扶APP嵌入齐鲁工惠APP,农特产品进入山东航空、济南政府储备肉菜名录。

——州上每年落实企业奖补资金5000万元左右,累计吸引64家山东企业落地临夏,两地共建现代产业园12个,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工农互促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日渐明朗。

——选派433名专技人才赴济南挂职进修,承接219名济南各类人才帮扶我州,临夏471所学校医院与济南290所学校医院结对帮扶,两地签订农业科研项目9个。

——打造东西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24个,探索走出了聘任济南人才兼任示范村发展顾问、妇女出彩人家、家美积分超市等多种村级发展路子。

硕果累累,是踔厉奋发的见证;初心昭昭,是勇毅前行的保证。在临夏,帮扶协作的效果已开花结果,帮扶协作的故事仍在精彩演绎。

--> 2023-10-02 帮扶协作升华之变——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100702.html 1 演绎共担使命、同甘共苦、携手发展的感人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