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玉兴
金秋时节,广袤的临夏大地上,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一家家民营企业内,工人们加班加点忙生产,全力以赴赶订单,处处呈现出奋勇当先、冲刺在前的劲头。
在临夏县惠发食品公司“云仓配”智慧冷链系统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不久后,这里生产的40余种预制菜产品,将让我州民族特色食品走出甘肃、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在临夏市新平制香有限责任公司内,“轰隆隆”的机器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工位上忙碌着,配料、搅拌、切割、晾晒、包装……各项工序紧密衔接、井然有序;
在东乡县厦临回香斋食品有限公司门口,一车车印有“回香斋”标志的系列产品正陆续发往全国各地,让东乡的农特产品成为省内外家喻户晓的美味。
……
繁荣经济、推动创新、催生产业、扩大就业……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平稳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始终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召开全州民营经济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解渴”文件,采取“给力”措施,打简政“组合拳”,做审批“瘦身操”,优化营商“软环境”,为民营企业成长培育肥沃土壤,全州民营经济总体实力持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社会贡献持续提高。
以下这组数据足以让人们感受到这份家底:
——全州在册市场主体由2018年的82671家增加到2022年的12.6万家,其中民营企业从13198家增加到2.3万家。
——全州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由2018年的25.1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58.37万人。
如今,我州的民营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弱到强的华丽转变,正展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澎湃动力。
政策支持 培育发展优势
临夏,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商埠,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
民营经济这个来自民间资本、曾被喻为“草根经济”的经济组织,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春光,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在河州大地上不断发展壮大。上世纪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对临夏给予了“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赞誉。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我州民营经济发展优势不再突出,发展步伐按下了“慢进键”。
“我们要像哺育婴儿一样把每个有希望的企业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促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为了重振西部旱码头雄风,州上在多方调研考察、座谈交流、召开专题会议的基础上,鲜明提出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大力营造“安全、便捷、利民、友善”的新时代临夏环境,把临夏打造成民营经济发展乐园的目标任务。
的确,民营企业是临夏发展的主力军、产业升级的推动者、高质量发展的根。没有民营经济“万木丛生”的生动局面,就无从推动临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优化企业办事流程,提高纳税便利化水平,完善涉企融资纾困政策……近年来,州上牢固树立“亲商、富商、安商”理念,紧盯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目标任务,先后出台了《临夏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来临投资兴业。同时,制定印发了《州级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工作方案》《全州干部包抓联企业工作方案》,细化落实扶持政策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积极兑现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开通绿色通道,全力以赴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让临夏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洼地”、创业致富的“热土”。
有充沛的“阳光雨露”,有敢闯敢拼的勇气决心,临夏民营经济何惧风雨?
走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临夏,正拿出最大诚意、最实举措,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民营企业也不负众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2022年,临夏税收收入的60%来自民营经济,纳税100万以上的民营企业有153家;全州民营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0428.4万元,全年增速21%,高于全省18.8%的平均增速。
优化服务 增强企业活力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也是经济实体生长的土壤、奔跑的车道。
走进州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一台台ATS自助办税终端机整齐放置。定额发票领用、增值税发票领用、一体化综合办税……终端机功能齐全、分类清晰,在这里可以完成大多数办税业务。
“以前办税要到办税服务厅,现在只要在电子税务局、甘肃税务等线上平台办理即可,省时省力。”临夏州建投置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王倩说,办理中如果遇到困难,“陇税雷锋”帮办群组工作人员会及时答疑解惑,让企业不再跑“冤枉路”。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隐形发动机,是企业创新生存的土壤,对一个地区育先机开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州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原则,出台《临夏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工作运行机制》《招商引资工作接待规程》《外出招商考察注意事项》等制度,从准入条件、税收优惠、专项奖励等方面,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细化制定了含金量高、实用性强的8个方面、62条政策举措,提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黄金十八条”,择优聘任100名知名企业家成为临夏州招商引资专员,聘任4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监督员。同时,进一步规范招商行为,简化办事流程,制定“六个一”工作机制,全方位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确保投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老企业”稳健前行,“新生代”强势崛起。新老同行,齐头并进,勾勒出临夏民营经济逆流而上的强劲势头,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逐年加大、量质同步提升的良好发展状态。
“近年来,州上为我们量身打造了很多好政策,瞄准了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不仅及时精准,而且有力奏效,这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增添了信心、提振了干劲。”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家最有发言权,行走在我州各县市经济园区,总能听到这样的赞誉声。
转型升级 激活发展动能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广河县经济开发区的国富皮革厂时,机声隆隆、生产正酣,协调融资9500万元新上马的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工人们正铆足干劲赶订单。“获得融资后,公司二期、三期制革生产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国富皮革总经理韩国超欣喜地说。
国富皮革有限公司是我州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涉及牛皮、羊皮、裘皮鞣制、研发、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在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出现了资金短缺问题,州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衔接甘肃省绿色生态通道物流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股权融资形式,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为其注入强劲动能。“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州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临夏州优越的惠企政策和营商环境。”广河县国富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付安对州上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后顾之忧的举动赞不绝口。
国富皮革有限公司融资难题得到有力解决,只是我州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能办的事马上办,着急的事抓紧办,难办的事协调办。近年来,州上全面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成立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指导企业完善现代管理和财务运行制度。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本地放贷规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做大做强。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树立像培育年轻干部一样培育青年企业家队伍的理念,选派青年企业家到清华、北大、长江商学院、博研商学院等知名院校学习深造,推动实现从老板到企业家的蜕变,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对民营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州上力挺下,我州的甘肃广晟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甘肃金强信邦电缆有限公司、甘肃建投矿业有限公司、临夏市哈利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临夏州伊客拉穆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被认定为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日,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经济,依然是临夏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活力源泉,挺起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