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徐手札》是州档案馆保存的清末民国时期河州宿儒徐绍烈及其子徐谦、徐让撰写的诗词和写给友人张质生先生等河州名士的书信汇集,共计83页。该汇集由河州名士张质生先生于民国二十四年题写书名并撰写后记。
《三徐手札》收录了徐绍烈“和除夕诗原韵”“和质生喜雨七侓原韵”“和质生雨后看牡丹七侓原韵”“和质生行役竹枝词原韵”“和质生消复竹枝词原韵”等诗词原稿5篇,徐绍烈写给张质生先生书信3封,《劝戒鸦片勤勉同人》写得尤为情真意切,“为后生示楷模”;徐谦在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新期间,任职新疆省长公署政务厅长、喀什噶尔道尹、阿克苏县长、伊犁关税专员时写给友人张质生先生的书信1封;徐让在民国时期任职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秘书、科长和古浪、永昌县长时,写给友人张质生先生等人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书信18封。
张质生先生写的后记中,高度评价了他的恩师徐绍烈及其子徐谦、徐让高贵的品质和精湛的文体书法,敬佩他们的文采,写到“昔眉山苏氏绩学成家,后人汇其父子著作名曰三苏全集,故仿其例题曰三徐手札,以志景行,唯是吾师以嗜儒负乡望”,以诠释题写书名的深刻含义。该汇集是徐绍烈父子三人在民国时期社会活动和供职时撰写形成的,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历史、文化等情况,也反映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三徐手札》不仅是诗词和书信汇集,也是一本书法集,徐绍烈父子三人墨宝手迹书法各有千秋,笔锋刚劲秀丽,谨守法度,文如其人。
徐绍烈(1861-1940),字钦若,又字钦岳,祖居先锋乡大徐家村,清同治时移居本市城内,出生于临夏市。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应乡试,中辛卯科副贡生。居家设馆课蒙二十年,乐于施教,孜孜不倦。高足有金树仁、张质生、马廷骧等。绍烈为人正直,不屑营利,热心公益事业,待人执礼谦和,忠厚宽仁,德高望重。民国时期,甘肃省政府历任主席慕其名望,皆聘为省政府顾问或参议至病殁。
绍烈喜作诗,经常以诗言志。著有《养心斋杂吟》(现藏临夏州档案馆)、《静养轩诗草》等多册。
绍烈家教有方,生5子:徐谦、徐让、徐谟、徐谔、徐谅。皆有名望。其中:
徐谦(1883-1941),字益珊,号蓉峰,绍烈长子。能书,擅诗文。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举人。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新疆时,历任新疆省长公署政务厅长,伊犁关税专员,新疆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等职。徐谦存世著作有《竹隐山房诗草》(现藏临夏州档案馆)。其书法作品笔墨飞动,给人一种清新有力的美感。
徐让,字廉泉,绍烈次子,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中已酉科拔贡。民国时期先后任包头垦务局长、甘肃省古浪、永昌县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徐让任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参与编纂《甘肃三变事略》。徐让善诗文,工书法,擅行草。
张质生(1878-1958),名建,字质生,号梅林,晚号退叟,书斋名退思堂,临夏市人,晚清秀才。青年时辅佐马福祥14年,后辞官归里,闭门写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临夏专署副专员,临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长。主要著作《退思堂诗集》《退思堂文稿》《张氏三代事略》等。
(鸣谢:临夏州档案馆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