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锋
医生说让我住院观察,做一些对症下药的检查,我得听医生的。办入院手续时,心里突然咯噔一想,不会住进去一时半会儿出不来吧?在我的脑海和认知里,住院意味着病重,不病重哪需要住院啊,看个门诊不就完事了。于是,心里难免掠过些许紧张和忐忑。
或许是心理反应,抑或有那么一点儿洁癖吧,住进医院总是怕这也不干净那也不干净,拿抹布擦了又擦,还不放心,又仔仔细细地拿消毒液喷了又喷。总算忙消停之后,护士让换上病号服,这病号服一换上,就完完全全而且活脱脱是个病人了。看着穿着病号服的自己,又一阵伤感袭上心头。
不得不说,住院部是个大杂烩,也是个大染缸,更是个大练场,五颜六色的人都有。病床挨着病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个性脾气,大家都得忍着点。这可不是自个儿家,可以大呼小叫指手画脚,或耍个脾气闹点情绪,都是病人,又各不相干,靠的就是一种自觉、包容和忍让。其实,这就是大社会的一个小剪影。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不是什么都由着你的性子来的,要和睦相处就得学会包容、忍让和自觉。
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少了手机恐怕是活不下去的,住院似乎更是如此。除了交各种各样的费用需要手机,住院部还开发了很多告知事项,都得扫码才能看,病友们有事没事都是机不离身、机不离手。感觉生病的人更是依赖手机,很多人都在做“低头族”,都到抖音、微信、百度上面去找与病相关的讯息,每个人似乎瞬间秒变成半个“专家”,把得到的一知半解的“知识”作为谈资和话题,也发来发去分享。如今为医不易,不让病人看做不到,让病人看多了干扰又多,往往影响就医质量。这也是现实。
然而,更现实的是,住院是最考验一个人平时人际关系好坏的时候,探视就是测量仪,测量人情冷暖,测量人缘好坏。到探视时间,有的病友床前“车水马龙”,又是鲜花水果,又是健康补品,有的病友还会难掩那丝满足和得意的笑容,潜台词好像在说,你看看我的朋友多、人缘好吧;有的病友床前却“门可罗雀”,邻床来的人多时,干脆面对着墙,面壁而卧。有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有一病友住院前就长时间患病,住进来时间不短了,都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探视,打吊瓶上厕所都是自己独立艰难完成,有时会有病友搭把手帮着,让人唏嘘不已。
病友交流是住院时最常见的一个场景。有事没事凑在一起,大到国际国内形势,小到菜市场价格或今天碰到一件高兴或不高兴的事,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特别是聊一些病情,好像人人是专家,讲得头头是道。住院部一时成了展示的大舞台、交流的大课堂、暖心的大家庭。
住院终归会是一段经历,这样的经历当然还是越少越好,可经历了,也别让它只是一场经过。总得积淀些什么,留下点儿什么,感受、感慨和感悟就是我的收获。人生有三种形态,即理想人生、现实人生和感悟人生,生一场病、住一次院,会大彻大悟。
看病,看的是病,更看的是人性、人心和人生;住院,住的是医院,更住的是学校和社会。 ——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