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3年09月15日

聚焦主业 文旅赋能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浅谈积石山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马沛霆 赵文斌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旅赋能型是积石山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基础定位。近年来,该县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来培育,坚持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链开发的发展方向,坚持文化铸魂、景观搭台、沿山顺水、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旅游大通道畅通工程、景区景点精品工程、民俗文化亮点工程、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先后实施了旅游大通道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保安族民俗文化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墩峡生态智能停车场等旅游重点项目,创建4A级景区1处(大墩峡景区)、2A级景区1处(积石民俗村)、省级旅游示范村4个。成功举办了中央电视台《东南西北贺新春》特别节目、五届大墩峡冰瀑节、四届保安族文化艺术节、首届大禹文化研讨会、金露梅旅游观光节花儿歌手邀请赛等节会活动,全县文旅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积石山是大禹治水的源头,历史悠远而厚重,文化富集而灿烂,生态优美而多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该县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属于沿太子山旅游风情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有大墩峡、大山庄峡、吊水峡、黄草坪、石海冰川遗迹等著名景点,有积石雄关、临津古渡、鲁班石等历史遗迹。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两省五县交界,是甘肃西南部连接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随着临大高速、永积高速、旅游大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交通枢纽作用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全州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和兰州市后花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该县文旅产业发展虽取得显著成效,但文旅产业主导性带动性不强、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市场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突出,亟待解决。

一是认真谋划,培育壮大文旅主导产业。强化首位意识、倾力推动,定期召开文旅产业发展大会谋划部署文旅产业发展,制定文旅产业发展扶持意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政策奖补措施,做到政策集成、项目支撑、资金倾斜、力量聚合。强化规划引领、全域打造,按照打造“两核、两线、六区”,加快编制完善《积石山县全域旅游规划》等旅游规划,整合资源、串点成线、一体包装,走全域全季节旅游发展路子。强化项目带动、链式开发,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加大旅游项目包装运作和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实施好保安族民族文化园、大山庄峡旅游综合开发、尕鲁坪旅游开发,打造旅游大通道沿线精品景点群,着力在产业化发展和链条式开发上下功夫。

二是文化铸魂,促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传承,深度挖掘史前文化、大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举办大禹文化、彩陶文化、保安族民俗文化、保安腰刀非遗文化等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积极申报创建新庄坪黄河文化遗址公园。围绕积石雄关、大禹治水、鲁班石等主题,通过历史情景再现、文创产品物化、剧目演艺、动漫制作等方式讲好人文故事、展示文化魅力,将文化元素、人文底蕴嫁接到景区景点,包装打造保安腰刀、彩陶、泥塑、砖雕等旅游产品,促进文旅融合,增强旅游内涵和吸引力。

三是夯实基础,对接融入大旅游经济圈。发挥陇上西南门户区位优势,围绕融入沿黄四市州黄河风情旅游线、临夏—甘南民族风情旅游线等大旅游经济圈,深入谋划实施旅游大通道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把积石山县打造成甘青两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提升旅游畅通能力,全力推进临大高速、永大高速、小关至银川、尕白家至大河家一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通大墩峡至喇家遗址的旅游公交专线,在旅游大通道沿线大力发展自驾游。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谋划实施县体育馆、大禹文化博物馆等场馆建设,完善星级饭店、商贸综合体、特色美食街区、主题公园、城市景区健身步道、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沿山顺水旅游线为核心,错位发展、区域联动,重点打造民族文化之旅、休闲观光之旅、红色基因之旅、生态休闲之旅、康养慢游之旅、古镇文化之旅等精品线路。

四是高标定位,实施景区景点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力争大墩峡景区创建5A级景区、民俗村景区创建3A级景区,全力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景区配套设施,着力完善景区内外部道路、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台、游步道、导览标识等基础设施,配备观光车、自行车、游艇等多样化交通工具。丰富景区旅游内容,围绕提高景区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消费性,积极开发景区娱乐项目、体育探险项目、文化演艺驻场演出、旅游商品和特色餐饮。提升景区服务管理,学习借鉴外地知名景区管理方式,把景区景点生态保护、文物保护、设施维护、游览秩序、旅游安全全部纳入日常管理,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五是互促共融,切实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提升旅游消费体验,挖掘人文特色、民族风情,突出主题元素,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在县城和大河家打造特色街区、步行购物街和美食一条街,将民族建筑、文化体验、消费购物、休闲娱乐集于一体,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创新开发旅游商品,积极开发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便携性、收藏性、馈赠性较强的旅游商品,重点扶持保安腰刀、彩陶复制品、泥塑、砖雕等工艺品,袋装牛羊肉、花椒、啤特果、核桃、无公害蔬菜等土特产,在景区景点、特色街区设立旅游商品专营店,扩大旅游商品销售。扶持发展特色美食,借助“河州味道 临夏美食”金字招牌,做精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特色餐饮,打造地方名优小吃、特色菜系。

六是创新服务,充分激活旅游市场活力。整合宣传资源,建立同省、州旅游部门联动机制,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立大墩峡等景区广告牌和景区标识牌,积极邀请国内外旅行社来踩线、组织参加交易展览会、举办旅游客源恳谈会。搭建节会平台,举办好大禹文化研讨会、大墩峡冰瀑节、全民运动登山节、金露梅旅游节等活动,让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落实奖励补助资金,在门票、住宿等方面给予让利折扣,调动旅行社积极性,将精品景区纳入全省、全州旅游线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导游队伍,引导旅游企业落实导游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执法,认真处理游客投诉,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管理。

作者单位:马沛霆 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赵文斌 临夏州政府研究室政策咨询中心

--> 2023-09-15 ——浅谈积石山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99277.html 1 聚焦主业 文旅赋能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