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刚林
“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经过治疗,不但表达顺畅,还能自己到医院复诊;脑卒中存活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有些竟然奇迹般重新站起来走路,还能自理生活;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的患者在针灸、康复锻炼等配合治疗下,不仅手脚能动、能抬起,如果有人搀扶,还能下床慢慢挪步……越来越多的病例说明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康复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许多伤病的康复训练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需要康复科医护人员帮助他们克服生理关、心理关,带他们走出人生低谷,重获健康。在州中医医院,就有一支优秀的康复医师团队。
“1,2,3,加油”“腿抬起来,再高一点”“手慢慢上举,很好,再坚持一下”……当记者走进州中医医院康复科时,这里宽敞舒适,拥有先进的康复理疗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中药香味,传统中医技法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发展,创新西医康复技术在这里得到发挥和运用,康复医师们“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只为患者少一分痛苦,多一分微笑。“康复科医师团队坚持一切为病人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一支技术精湛、凝聚力强、勇于创新的团队,他们凭借丰富的康复治疗经验,帮助患者及家属增强治疗信心,让一个个生命重获精彩人生。”州中医医院副院长卢洋说道。
康复医学科的工作繁琐且细致,其特殊性要求医生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为此,该院康复科主任马学云带领团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悉心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患者马某因脊椎损伤,导致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刚到该院康复科就诊时,他和家人都非常沮丧和焦虑。面对这一情况,康复科的医生先为他做了心理疏导,并进行了全面的康复评估,制定了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了一段时间后,马某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家人脸上的愁容也慢慢散去。“康复科主要任务是改善由疾病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通过多种手段使伤、病、残、痛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康复科医生杨伟龙说道。
该院康复科秉承“康复一人,幸福全家”的服务宗旨,坚持中西并重、疗效为先的理念,集康复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拥有经颅磁、全自动蜡疗机、脑循环治疗仪、骨创伤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开展中医特色项目20多项,形成了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成熟的康复治疗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康复需求。
该院康复科在康复医学领域与省内外先进康复医学机构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厦门大学附属医院、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省康复中心医院、省中医医院等形成合作关系,展开密切的学术交流活动,是甘肃省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甘肃省骨科康复技术指导联盟、甘肃省老年医学康复联盟的成员单位,也是医院重点建设科室之一。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在康复科,“养”不仅指的是卧床休息,而是系统的康复训练,尤其是针对于骨科、脑外科、心内科等手术后病人,早期的康复介入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为了满足不同种类术后病人的康复需要,科室不断细分专业组,现有神经、脊髓损伤、骨关节疾病3个亚专业治疗组,正在筹建心肺及老年病康复亚专业组。其中推拿按摩、针灸只是许多康复治疗的一小部分,将来脑瘫、运动创伤、截肢后……这些疾病都在积极筹建相应的康复专业医疗组。”马学云说道。
康复科重病人较多,治疗难度大。马学云作为康复科负责人,深知肩上所担的重任,他督促全科成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并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等人才培养模式,轮流组织科室医师外出进修学习,将省内外知名康复专家请进医院授课,全面提高科室的专业医疗技术。同时,带领团队苦练技术,参加省内外各类康复业务培训和技能大赛,学习掌握高难精细操作要领,不断开展新技术,为患者带来福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中医康复专科的发展,打造康复专科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为医院发展助力,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马学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