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瑞鹏
这是一幅天蓝水净的画卷——太子山层峦叠翠、松翠泉香,母亲河碧波荡漾、两岸绿地园林美丽舒适。
这是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宛如置身诗画之境。
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先行区、加快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临夏目标,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循环化改造,让生态成为临夏最美丽的标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明晰思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水面如玉。这几年,“临夏洱海”——东乡县河滩镇东干码头,一直在“网红打卡热榜”居高不下,人们在这里驻足观黄河、摄美景,与迁徙过来的候鸟共同欣赏山水美景。
我州全域为黄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西南部位于甘南黄河上游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东北部位于陇中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黄河河长124公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重要。对临夏而言,生态保护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因为使命在肩。临夏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的组成部分,其生态屏障功能,直接关系到兰西经济圈乃至黄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
因为群众期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让“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美起来”,是各族群众的最大期盼和愿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此,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制定出台《临夏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临夏州打造成全省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临夏实施方案》《临夏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临夏州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专项实施方案》等,纵深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流域综合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美丽临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按照“南养水源、中建廊道、北保水土”的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先后组织实施了陇中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营造林73.23万亩、绿色通道232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3平方公里,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14.27%,水土保持率达到65.6%,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绿色引领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我州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着力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子。
“这几年,临夏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利用红外相机和视频监控抓拍到鬣羚、狍鹿、野猪、蓝马鸡、血雉等10多种野生动物活动。”太子山保护区工作人员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修复,很多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各类野生动物活动明显增多。
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收益不仅对动植物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临夏,不仅青山绿水常在,更崛起座座金山银山,收获环境红利。曾经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的荒山,已变身为果园、森林,演变成群众的“绿色银行”,一些生态优良的乡镇、村庄乘势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如潮,天然氧吧、森林城市、没有围墙的花园等美誉接踵而来。
能源体系重构、产业结构变革、发展空间重塑,临夏州统筹推进生态和生产方式转变——
看布新。投资11.9亿元的甘肃建投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项目、1.2亿元的凯帝斯电梯生产线建设项目、5000万元的东乡县方大丽明年产6000吨纯涤纶股线项目已建成投产;燎原乳业公司乳制品绿色化生产建设改造提升项目、方大九间棚公司东乡县金银花产业建设项目、俊林肉制品公司定点屠宰加工项目等13个项目已完成现有生产线特色化改造,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改造任务;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项目加速推进,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风险从源头上得到有效防范……
看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以“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走出一条符合临夏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通过企业带动、园区聚集、“三变”改革等方式,推广高原夏菜、食用菌和中药材等高效农作物177万亩,结束了群众种“草包庄稼”的历史。
看转化。建成286公里的沿太子山旅游风情大通道,扶持群众发展农家乐1545家、民宿40家,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省级样板村20个,让更多群众“吃生态饭”“发旅游财”。
积厚成势 良好生态成靓丽名片
推窗见蓝天,出门是公园。行走在临夏,公园、广场的草坪上绿草如茵,前来散步、晨练、跳广场舞的群众络绎不绝……在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临夏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
临夏州先后接受了两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州委州政府将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研究部署,在一次次“刮骨疗毒”中,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落实。
从正视问题开始,一个个整改任务落地见效,一个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解民忧,看成果。连续5年完成大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并在2019年、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全州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5个国控断面、7个省控断面优良率达到100%,37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基本实现一河绿水出临夏;874个入河排污口基本完成整治工作,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3.15万吨,8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一个个数据,见证着临夏人将“绿水青山”变作“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近年来,临夏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就,彰显了生态保护的临夏担当。下一步,我州将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临夏新篇章,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