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的根。
本品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宋《图经本草》载:“防风……五月开细白花,中心攒聚作大房,似莳萝花,实似胡荽而大……”,所绘解州防风(山西解县)、同州防风(陕西大荔县)两图皆系伞形科植物。《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虽都记载防风,也系伞形科植物,但和今日所说的防风不完全相似。由此可知中国防风的原植物来源,自古以来有多种伞形科植物,生于草原、丘陵、多石砾的山坡上,栽培于药水、中医学院药圃中。临夏多为引种栽培。
防风性味甘、辛,温,具有发表、祛风、除湿,止痉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发热、项强、无汗、风湿痹痛、骨节酸痛、四肢拘挛、破伤风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防风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炎、镇静作用及其他作用。
用法: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选方:
1.治盗汗:防风15g、川芎7.5g、人参4g,为细末,每服6g,临卧米饮调下。
2.治感冒风寒、头痛身热、自汗恶寒、脉浮缓:防风、羌活各4.5g,白术、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各3g,细辛、甘草各1.5g,生姜3片,葱白3根,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