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琼洁
南京师范大学原教授吴庆龙在参加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时,作了题为《中国文明起源时期大洪水发现的过程》的发言。
“参加这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发现的积石峡大洪水遗迹能得到妥善保护。”近20年来,吴庆龙带领团队扎根祖国西南边陲,为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尤其是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文明起源时期大洪水发现过程的验证中,曾模拟重建了青藏高原边界发现的一处远古滑坡坝遗址,并证明了因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溃决时,瞬间倾泻而出的洪水足以造成黄河下游改道和绵延的洪灾事件。巧合的是,这次溃堤与中原地带大规模文化转型事件在时间上十分贴合,似乎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不谋而合,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史籍、考古证据之外的另一种形式的佐证。
吴庆龙提到,大洪水的遗迹一部分在青海省境内黄河北岸,一部分在黄河南岸积石山县境内。“黄河积石峡在3900多年前发生过一场巨大的地震、滑坡和溃决的大洪水事件。大洪水的遗迹在国际上已得到承认和认可,国外也拍过纪录片。希望临夏州建立一个大洪水遗迹国家公园,帮助大家推进夏文化起源的探索研究。”吴庆龙说。
他建议,临夏州组织当地文史馆等相关人员到实地考察访问,进一步挖掘,以宽广的胸怀推进有关夏文化的研究探索。